当前位置: 瘫痪专科治疗医院 >> 瘫痪饮食 >> 久病床前见孝媳记照顾瘫痪婆婆16年的郸
——采访题记
今年49岁好媳妇李艳,家住郸城县宁平镇安庄行政村陈庄自然村,16年前婆婆因病瘫痪,从此她悉心照料着瘫痪在床的婆婆,这一伺候,就是16年。十六载寒来暑往,多个日夜伺奉,她用实际行动上演了一幕“久病床前有孝媳”的大爱传奇,用真情至孝书写了一段新时代撼人心扉的乡村佳话。在郸城县城洺河岸边原税务局小区的一栋老家属楼里,一个不足70平米的三室一厅,客厅小得放下了沙发转不开人,老房间、老家具、老家电,但却收拾得井井有条。朝阳的主卧房间里,女主人李艳一边给来人打着招呼,一边熟练地给婆婆换尿不湿。一身红色的毛绒大衣让房间充满温暖,中等身材,消瘦的脸庞透露出干练。环顾整个房间,南边靠窗户明亮的地方放着一张医用护理床,病人安详地躺在床上,床单被褥整理的像宾馆里一样干净规整,床下一摞摞卫生纸、尿不湿等护理品放的像商店里一样整齐,房间里闻不出一丝的异味。李艳指着床前左边靠墙的一张小折叠床腼腆地说:“这张是我的陪护床,我总是觉得别人弄不好,怕俺娘躺着不舒服。”李艳的婆婆今年已经86岁,年突发脑溢血留下偏瘫后遗症,年又不慎栽断了股骨头从此卧床不起,近年来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变成了植物人。换洗衣物、日常三餐、按摩患处、端屎端尿,就这样,李艳任劳任怨,整整坚持了16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虽然身体劳累,但她的心却永远是暖洋洋的,现在对于李艳来说婆婆病情不要恶化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其实李艳除了要照顾婆婆外,6年前还一直多年照顾着年老体衰的公公直至83岁病故。李艳和丈夫张公社都是下岗职工,丈夫年轻时就不幸患了严重的肝病,需要长期吃药,不能工作,连吃饭都要单独一个锅,李艳把一家老小同样照顾的无微不至,整个家里也收拾的干干净净,这一切,李艳的家人全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其实,李艳的丈夫家是个大家庭,父亲是德高望重的老村支书,母亲年轻时也是村里妇女干部,姐妹兄弟7人,丈夫排行老五,但他们现在都成家立业在外工作,还有几个有是处级干部、科级干部,只有下岗的李艳夫妇回乡和公婆一起居住。“俺从小几岁时就没有了娘,结婚后我享受到幸福的家庭的温暖和公婆的疼爱,婆婆就是妈,年轻时她疼俺小,老了俺养她老。”李艳动情地说,“俺姐姐哥哥和妯娌们工作都忙,都在为国家做贡献,都很清正廉洁,我们脸上也有光,我没有工作,替他们照顾好公公婆婆,也是在为国家社会做贡献。”
李艳和丈夫18年前从郸城二百货一起下岗,多年没有工资,至今也没有社保,靠老家的几亩土地为生,早年为了供应一双儿女上学,夫妻俩在县城打些零工补贴家用,现在照顾婆婆住的是张公社大姐家20年前的老房子,李艳从不给兄弟妯娌们攀比,她要求儿女自强自立。女儿张医院工作,儿子张钰大专毕业在家待业。前些年,婆婆病情不严重时,李艳一日三餐照顾婆婆,还抽空到商场打工,当保洁扫卫生、当保管、做收银员,什么活都干过。兄弟妯娌见她伺候母亲辛苦,塞给她些钱作为补偿,她除了每家一年元的均摊赡养费,其它的坚决不要。张公社的二姐是一名县级干部,她对李艳这个弟媳妇儿很是感激:“李艳替姊妹几个喂药喂饭、擦屎刮尿伺候老母亲10多年,亲闺女也很难做到,因为有了她的耐心照顾我们才安心工作,是俺们家的大功臣。”言传身教是最好的老师,李艳的一双儿女也非常体会妈妈的辛苦,女儿虽然结了婚,还经常地回到家里夜里睡在奶奶的床前,替妈妈照顾。儿子张钰说:“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妈妈给我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孝敬老人这个家风家训我也要一直传承下去,爸爸妈妈要是老了,我也要像我妈妈这样,尽最大的努力照顾他们。”点评:
李艳拥有一颗至善至孝的心,她以“辛苦一个人,但求全家安”的襟怀,坚守着自己和家人对生活的希望。她用16多年如一日的执着,以奉献为“词”,以坚守为“曲”,谱写了一曲“久病床前有孝媳”的动人乐章。(胡恩来)
编辑:吴河褚喜英审核:胡恩来
往期回顾
●郸城这个小村庄出名了......
●在郸城石槽发生了这些,你知道吗?......
●黑河与侯桥到底是啥关系?
●郸城半截楼村的由来......
●郸城小赵庄老龙潭的故事
●麦仁店村名的来历
●一颗牙的神奇传说----老牙店的来历
来都来了,点个
在看再走吧~~~权威主流亲民服务
《郸城时讯》做接地气的新闻
主办:中共郸城县委宣传部
欢迎投稿:dcsxbj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