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瘫痪专科治疗医院 >> 瘫痪治疗 >> 清油河父母千里打工救儿孙
?商南鹿城通(luchengtong)我的掌心商南.
微语录在这里发现商南的每一天。
陕西商南·中国茶乡·闯王风云·金丝胜境
在商南县清油河镇清油河村十二组,有这样一个不幸的家庭:孙子余泽权患先天感音神经性耳聋,手术后不久,儿子余世立患上左额叶间变型星形胶质细胞瘤,为治病全家共欠债花去20余万元。但屋漏偏逢连阴雨,今年6月余世立脑瘤复发,苦于家底掏空,迟迟不能手术,至今在家坐等硬撑。为了让儿子重新站起来,年迈且身体有病的父亲余传有、母亲胡香菊咬咬牙,首次坐车南下起早贪黑打苦工,在大山深处演绎了一场“抱团取暖”、全力救子的感人故事——
父母千里打工救儿孙
清油河镇清油河村狮子湾移民小区距离县城13公里,余世立的家就在这里,靠近国道,离镇上不远。他家两层小楼在风中矗立着,在硬化的院落里,绿意盎然的花坛仿佛预示着生活的美好。
儿子3岁患上先天性耳聋,一生要与人工耳蜗为伴。余世立夫妇西安租房,要让他接受正常的教育,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余世立现年28岁,与妻子侯艳结婚后生下儿子余泽权,今年5岁,聪明可爱。哥哥余勇也早已成家,分家后住在一个楼房,但长年在南方打工。父亲余传有今年60多岁,母亲胡香菊56岁,发生变故前,老两口始终在老家种地度日。
哥哥余勇这几年始终在浙江台州打工,最近回来20多天了,为了给弟弟余世立筹备治病的钱而左右奔忙。余勇介绍,他们原来住在20里开外的油坪村五组,由于水、电、路、讯、视“五不通”,年搬迁到现在的狮子湾移民小区。拿出积攒起来的所有家庭储蓄,又拉了点账,共投资23万元,才盖起了4间两层平方米的楼房。当时父母亲考虑到在深山里面条件差,不好娶媳妇,才万不得已搬出来。余勇说:“房子搬下来后,家里就接二连三出事,很不顺当。这也许是命吧!”
在装修还算不错的小区房子里,记者见到了余世立一家三口,他们在陪儿子看电视。采访中了解到,余世立在新房子里完婚后,就跟随哥哥一起出门打工4年。年11月,儿子余泽权降生,但到了两岁还不会说话。由于余世立兄弟俩小时候在三岁时才会说话,他们的父亲说有可能是遗传,所以也就没有当回事。余世立说:“儿子长到两岁半,我们喊他,他还是听不见,根本没反应,这一下我们感到事情不对。医院检查,医生说娃是聋子。我和媳妇开始不信,年9月到上海复旦大医院检查诊断为耳聋,又到上海交通大医院诊断确实为耳聋,那一下我们彻底相信了。”紧接着,余世立夫医院做全面检查,加上前几次,检查费累计花去2万余元。年10月,他们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医院免费做了人工耳蜗安装手术。
妻子侯艳年生,小丈夫两岁。她说:“当时安装耳蜗手术费需要6万元,耳蜗器械需要26万元,但我们都没掏,对我们全部实行免费。这个救助项目确实得民心!”
同龄人都进了幼儿园,而儿子因听力、智力原因不能及时享受教育,余世立和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年12月,余泽权被送往陕西省康复中心参加智能和听力培训,母亲侯艳在西安租房子照顾他上学。今年6月下旬放暑假回到商南。侯艳说:“学校有规定,初开始一年实行免费,下来自己要掏学费。这对我们又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余泽权还有半年免费学习时间,9月1号开学,他又要随母亲到西安了。
侯艳说:“在学校,老师主要引导开口学说话,先理解后表达。初开始,杯子虽放在眼前,但儿子不知道这是用来喝水的,脑海中纯粹没有这个意识和概念。”经过半年的培训,小泽权进步很快,扳着指头能从一数到十,图片上的数字都认识,而且也能在白纸上写写画画。小泽权喜欢看《熊出没》等搞笑动画片,看得很专心很投入,基本看得懂部分内容,高兴时手舞足蹈,哈哈大笑。
但小泽权则不知道,这个与大脑听力神经紧紧相连的耳蜗,将时时处处伴随他一生。余世立说:“耳蜗里面一次安有3块纽扣式电池,3天要更换一次电池,仅电池一天需要两块钱。”年5月,余世立在县残联为儿子申请办理了一级残疾证,一月能领到80元生活补助。妻子侯艳说:“目前还要下苦功对儿子进行培训,一年后看他智力提升如何,看能否上小学。这关系到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即使花再多的钱,我们想办法也要治好他。”
儿子属于残疾,按照国家现行计生政策,余世立夫妇完全可以再生二胎。但妻子侯艳忧心忡忡,说出了心中的担忧:“医院诊断说余泽权耳聋是基因突变导致的。我们两口子要抽血化验,看是谁的基因问题。这个搞不清楚,若再生育,孩子可能还是耳聋人。专家说国内发生这样的基因现象,几率很低很低。”如此残酷的现实,让年轻的余世立夫妇暗自叹息不已。
儿子出院仅一周,余世立患上颅内肿瘤,手术加五次化疗花去20余万元。今年6月再次复发,二次手术费苦了全家人,年迈多病的父母被迫南下打苦工筹钱
天有不测风云。年10月27日,儿子余泽权在西安手术后才出院一周时间。当天,余世立坐父亲的三轮车,准备协助父亲去收购一批农特产品用来贩卖。在途中,余世立突然感到头脑异常眩晕,结果晕得差点从车上掉下来。医院检查,诊断为颅内肿瘤,住院3天出院。紧接着转到西安交大一附院,确诊为左额叶间变型星形胶质细胞瘤,做了肿瘤切除手术,住院一个月出院,共花去9.2万元,医疗报销4.4万元。随后,共化疗5次,累计花去6.3万元,报销3.2万元。县民政局为他们一家三口办理了农村低保,余世立也享受了1.2万元的大病救助。
记者看到,余世立和儿子的病例及住院检查资料厚厚一摞子,新农合本子上也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每次的花费清单。
今年6月,余世立到浙江哥哥打工的地方休养,一天突然感到头晕,医院拍片子发现肿瘤变大了。余世立说他的肿瘤是恶性三级。随后,他立马回来到西安交大附一院复查,医生说需要尽快二次手术,手术费跟第一次差不多。
复查至今已一个多月了,但手术迟迟没做,就是钱成了“拦路虎”。余世立的父母原先始终在屋干农活,打些零工。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今年正月老两口双双出去浙江宁波打工,在熟人的工厂里从事汽车配件包装,一个月每人工资元左右,每月及时汇兑生活费回来。两个老人身体都不太好,一个患高血压,一个患有轻微脑梗,在浙江打工期间药物时刻不离身。但他们每天还要加班加点干10个小时以上,常常累得腰酸背痛,也要咬牙坚持着。
余勇一家三口都在浙江台州,儿子也在那边上小学。余勇说:“移民小区的房子全靠我们弟兄俩打工和父亲开三轮车收破烂积累起来的,外债刚还清,弟弟就出现病情。弟弟去年手术费全部从亲戚、朋友处借的,今年不好意思再向他们张口借了。”据了解,余勇4年前在浙江做鞋帮生意亏损10多万元,现在银行还有外债12万元。
余勇对弟弟的病情很矛盾:“救弟弟的最大困惑是贷不来款。因为自己在当地信用社已有一笔贷款。妹妹婆家也很困难,有个瘫痪在床的公公,还有一个老爷子。可以说,亲戚家都可怜。”如何筹齐二次手术费,对余世立乃至全家人而言,成为眼前最紧迫最头痛的大事。
医院为缺口的手术费发愁,为老父亲打工救自己感到愧疚,渴望早日康复孝敬父母亲
生命大于天,时不我待。9月14日,哥哥余勇带着勉强凑来的5万多元,随父亲一道,陪弟弟余世立来到陕西交大一附院神经外科做了脑瘤切除手术。
听说儿子要做手术,父亲余传有老大远从浙江赶回来照顾,母亲仍留在浙江一工厂打工,为凑儿子的医疗费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手术后,余世立每天需要两个人照料,老父亲和妻子侯艳。余世立的儿子余泽权每天到培训班学习,则由余勇媳妇来回接送。
看到白发苍苍的老父亲在床头伺候自己,余世立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味。他觉得对不起父母亲,没让二老享上一天福,而且害得二老到南方打工救自己。他岂不想早一点康复站起来,好好挣钱,孝敬父母,抚养聪明可爱的儿子健康成长。
余勇说:“弟弟手术后,每天需要缴纳药费多元,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三四天就把所带的钱花的所剩无几,只有向远方的朋友和熟人处拐借,医院多说好话,宽限几天缴纳。”
为了省几元钱,父亲余传有一天只吃两顿饭,每顿饭量也减少,到附近饭店吃饭,经常多喝面汤或开水来填饱肚子。
余勇向记者坦言,若实在凑不够缺口的医疗费,他就打算把镇上移民小区的两层楼房卖掉,但这一想法被村支书明安军阻拦了。明安军也在积极发动其他村干部,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帮渡眼前难关。
余传有每天站在病床的窗子前望着窗外发呆,高昂的医疗费把他愁得整夜睡不着觉。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唉声叹气和老泪纵横。“我这把老骨头也没啥价值了,只要能挽救儿子的命,我受再大的苦也愿意,哪怕砸锅卖铁也值得!”余老汉渴望社会上好心人士帮他们一把,让生活继续下去。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传递快乐
陕西商南最大的本地生活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订阅与客服
?本页标题下方,猛戳“鹿城通”迅速订阅(推荐)
?搜号码:luchengtong或搜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gkx.com//mjccby/108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