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孝心孝行感恩父母
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父母养育我们兄妹五个,现在是四代同堂。父亲金水泉今年(年)86岁,母亲张玉芳于今年1月去世,享年84岁。我们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逢年过节所有家庭成员都会汇聚到一起,同父母一起过大小节假日。平时周末也经常会聚会,陪伴看望老人,直到现在也是坚持这样做。
陈行村金家
我母亲在年12月23日因突发脑出血住院抢救(医院)。医院检查,专家会诊后,院方告诉我们病情十分严重,病症很复杂,不可能进行手术,请我们家属准备后事。我们跟医生说,你们尽力抢救,不管什么结果,我们都能理解接受。后来在医护人员和我们家属的共同努力下,半个月后,我母亲开始苏醒有反应。四十天后出院回家。当时医生说,他们还从未碰到过这种病人还能抢救过来的。住院抢救治疗期间,除了医护人员的治疗外,作为我们家属,每天两人24小时不睡看护,对病人的心律、呼吸、氧饱和、体温、血压、尿量等生命体征情况定时记录,供医生参考,一直到出院。
母亲出院后,她已经是半身瘫痪,不能说话、走路,不能自主进食(需喂食)。根据这种状况,作为我们子女,因为都在工作,所以提出请一个护工,我父亲不同意,要自己护理。从此就开始了长期的在家护理照料,用亲情来呵护。父亲每天定时给我母亲翻身、喂食、换尿垫。出院第一年,我母亲还能嘴里进食,扶着下床活动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身体机能逐渐萎缩,只能靠插胃管进食。父亲对母亲的饮食结构十分的讲究,营养搭配很丰富,一日三餐把肉、虾、蔬菜、鱼、米饭烧好后,再粉碎搅拌在一起,从胃管打进去。每天上午一次(鱼汤或人参汤),下午一次水果汁。有时父亲忙家务,他先给母亲喂好,再自己吃饭。一般他给母亲定的进食时间不会相差十分钟,所以母亲从发病到现在的膳食比我们正常健康的人营养还要均衡,饮食时间也规律。
由于长期卧床不起,不能说话,意识不清,最让人担心的是褥疮的发生,因此,我们专门买了病人护理床、气垫。为了掌握体温变化,买了温度计。同时还天天擦身、消毒,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由于免疫能力差,长期卧床等因素,在年底,还是出现了褥疮情况,在背部下方有一块手掌大小贯穿状腐烂。在年1月6日医院治疗。当时还伴有高烧不退,医护人员告诉我们,像这种病症已经无法痊愈,家属只能给予临终关怀,做好后事准备。但我们坚决不放弃,四处打听,医院买了药,结合我们自己长期护理累积的经验,和医护人员一起,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目前已经完全治愈了。医护人员说,你们是在一次一次创造奇迹。用父亲的话说,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要用真情陪伴终生。
这次母亲褥疮治好后,为了能有更好的护理环境条件,我们让母亲住进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人护理院。父亲天天把自己配制好的食物送到护理院,保证饮食。由于母亲的身体状况,我们子女也几乎每天有人抽时间去看望。母亲以她顽强的生命力,在亲情的召唤下,延续着她的生命,体会着亲人们对她的关爱。父亲也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影响着我们下一代。
父母恩胜万金,春晖寸草心,推衾送暖舐犊情深,尽孝守本份……一首《父母恩》唱出了子女的回报父母的感恩之心,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让我们的孝心和父母时刻相伴。
如果您有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请于我们联系,让我们共同努力!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