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瘫痪专科治疗医院 >> 瘫痪治疗 >> 神经移位术可改善瘫痪手的功能
卒中或其他大脑半球损伤所致的痉挛性上肢瘫痪可导致长期残疾,据估计约有30%~60%的卒中幸存者的瘫痪手无法使用。有证据表明,对侧大脑半球可能参与了卒中后手功能的恢复。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的一项中国最新单中心研究显示,将卒中或其他脑损伤患者的C7神经从非瘫痪侧移位至瘫痪侧可改善瘫痪上肢的功能,减少痉挛状态。
研医院的Mou-XiongZheng等共计入选36例因卒中、创伤性脑损伤、脑瘫或脑炎所致的单侧上肢瘫痪(主要表现为脑损伤对侧上肢痉挛和无力)男性患者(平均年龄约为26岁)。基线时,所有患者均无法应用瘫痪手,不能穿衣、系鞋带、拧毛巾或是应用患手操作手机;MRI显示瘫痪手对侧大脑半球存在孤立性损伤。将受试患者随机分为对侧C7神经移位术组(先行神经移位术后进行康复治疗,n=18)和单纯康复治疗组(对照组,n=18),两组患者在12个月期间,均每周进行四次康复治疗;其康复治疗唯一的差异是手术组在术后穿着石膏进行。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衡量运动损伤的指标Fugl-Meyer上肢量表总评分的变化,次要终点包括肘、前壁、腕部及拇指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的变化等
受试患者基线时神经损伤的平均时间约15年,既往康复持续时间约达10年。随访12个月发现,与单纯康复治疗相比,在康复治疗基础上将C7神经从非瘫痪侧移位至瘫痪侧可更显著改善上肢功能,并减少痉挛。具体来说,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患者与基线相比Fugl-Meyer评分改善更显著(17.7分vs.2.6分,P0.)。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评分的改善在术后10个月及12个月时增加显著。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的所有关节处的痉挛状态均显著改善;更可喜的是,有些患者在术后第一天痉挛即有显著缓解。
另外,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肘部、前臂及手腕的活动度明显改善(P均0.);有更多患者可应用瘫痪手执行至少三项任务(16例vs.0例)。电生理检查及皮层经颅磁刺激及功能性MRI检查结果均提示,同侧大脑半球与瘫痪手之间存在生理链接;生理链接证据与患者结局改善情况相一致。
就安全性而言,神经移位术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手部麻木及腕部或肘部伸展减少,但大部分会随时间推移而消失。
梅奥诊所的RobertJ.Spinner评论认为,该研究结果令人兴奋,但需进一步验证和确认。此外,他认为该研究中手术组患者功能状态得到快速改善可能与瘫痪侧的C7神经被切断进而减轻了痉挛状态有关。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探讨对侧C7神经移位术与单纯C7切断术的疗效差异,并进一步探索可优化生理变化的、增强或加速神经再生进而促进康复的其他方法。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RalphL.Sacco评论认为,鉴于该研究中卒中患者仅占1/3,故其结果可能无法直接推广应用于更广泛的患者,卒中患者还是需要更具创新性的方法来促进康复。
NEnglJMed.PublishedonlineDecember20,.
相关阅读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结局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卒中危险因素激增
?青年人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卒中患病率分析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