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一年轻妈妈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从24楼纵身跳下,母子三人当场气绝身亡。事件的初衷,肯定与丈夫脱不了干系。要不是妻子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和爱护,作为一个母亲怎么可能下得了如此狠心带着孩子,以这种痛苦的方式结束生命?

这位妈妈的遭遇值得同情,只有被生活逼得绝望的人才会走到这一步。但这位妈妈又是愚蠢的,当初如此艰难的把两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却如此残忍地剥夺了孩子们生存的权利。

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就拿孩子的生命作为要挟对方的筹码。这位妈妈把自己的情绪交付给丈夫管理,无疑是危险的。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说:

一个女人一旦有了独立的人格,就不再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一生都会有一种适度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可见,精神独立的女人才不会被别人的情绪左右,不会因丈夫的不爱而放弃自己。她坚信,生活的苦唯有自渡。只有自己才是生活的掌舵人!

我身边有这样一位平凡的女人:同样身为母亲,不同的是在没有丈夫的日子里,她却独自将孩子养大,她坚强,她自信,她就是我的外婆。

1,外公失联,外婆对生活永不言弃

在我记忆中,外婆身材矮小,皮肤黝黑,脸上永远都是一副和善可亲的样子。

小时候,总能听见有人说外婆命很苦。

外婆有四个孩子,当我最小的舅舅出生没多久,外公因一家生计,不得不出远门谋生。

那时由于通讯落后,人一旦出了远门,十年八年没个音讯捎回,也就认定这人多半没戏了。外公就这样一去无返,外婆只能带着四个孩子,默默接过生活交给她的担子,咬紧牙关走下去。

我真不敢想象,目不识丁身材瘦小的外婆,是怎么挺过那段艰苦的岁月?一边是为养育四个未成年孩子,而承受的生活之苦;一边是盼夫而归,备受煎熬的相思之苦。这双重的苦需要多大的心里承受力才能坚持下去?

那时,外婆为了减轻一家人的生活负担,让十五岁的大舅早早地在外帮工。我老妈排行老二,则帮外婆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同时也兼带家里浆洗做饭的任务。

外婆白天在染坊打零工,偶尔也在外接一些缝缝补补的针线活儿。有空时,还到蜂窝煤厂帮工(这个工作多半是男人做的体力活)。外婆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了养活儿女,一刻不停闲,不管男人还是女人的活儿都抢着干。

当生活给予你重击,除了迎难而上,别无选择!能吃苦,活着就是希望。

一个女人肩负全家的生计问题,困难可想而知。老妈经常说,他们姐弟几个个头长得矮,是因为那时从来就没有吃饱过饭。

顿顿的红薯稀饭,都是汤多米少,如果多加两只红薯,也算是奢侈的事了。

有一次,二舅因多贪吃了点红薯,被我妈狠狠揍了一顿。连喝粥都困难的日子,更别说一年到头想见点油荤之物,那更是一种奢望。

由于顿顿喝稀饭,身体没有得到油水的滋润,加之老妈姐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那种搜肠刮肚的感觉,成天就觉得饿得慌。有时候饿得不行,老妈他们就会去偷吃别人晒在屋顶上用来喂猪的红薯皮。

老妈说,那时他们最大的盼头就是有面吃。只要听到外婆喊:“燕梅(老妈的小名),去上街买两斤面回来!”老妈那高兴劲儿犹如中了头彩一样,跑得比兔子还快。

当面煮好后,每人盛上一碗。搁一点盐和豆瓣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好希望面条能在嘴里留得久一点,再久一点。因为吃过了这一顿,不知道下次吃面的时间该是在哪一天?

仅仅一点盐水面条就能成为外婆一家所期盼的美味佳肴。所以,幸福很简单:

就是在口渴时得到的一杯水;在饥饿时手捧的一碗面;在贫困时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在养育孩子的十几年里,外婆从没有对她的孩子们抱怨过生活的苦。生活给予她困难,她就报之以微笑。妥妥地与命运死磕到底!

2,外公回家,外婆依然独立自强

皇天不负有心人!

在遥遥无期的日子里,外婆终于等回了那个失踪了十八年的丈夫。(记得外公回来时,我都已经七八岁了)一家人能够再次团聚,这日子总算有了盼头。

外公算是有点小文化的人,回来后和外婆张罗做起了小买卖。在自家的屋外铺设了一个摊位,卖一些日常的杂货。外公负责经营店铺,外婆负责赶场卖货。只要哪个乡镇赶场,她就背着重重的货物到哪儿去,风雨无阻,年复一年。

外婆没有文化,算不来账。有时候,用杆子称称下的货物,不知道该怎么算?只好让买主自己结算。

遇到诚实的买主都还好,当然遇到贪小便宜的买主扣下一点零头,那肯定是在所难免的事。外婆心知肚明也只有忍了,她明白自己吃在了没有文化的亏上。

原以为外公回来后,能理解外婆这么多年所经历的困难和吃过的苦,能为自己的缺席做一些弥补。没想到他隔三差五地找茬与外婆吵架,嫌弃外婆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乡下婆子。

经营了很多年的小店多少还是有点积蓄。外公都是自己掌管经济大权,外婆对存款一概不知。

或许像外婆这种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女人,对婚姻有一种执念,认定了的人就不会改变。也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执念,让她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坚持。

日子虽然在吵闹中照常进行,但不管怎么说,一家人在一起总算维持着外人看来的圆满。

3,外婆再遭劫难

只要勤劳,日子总归还是越过越好。外婆的晚年儿孙满堂,也不再为饿肚子犯愁。本该享受天伦之乐时,外婆因跌了一跤,导致半瘫。

外婆坚持吃药,治疗,情况也不算太糟糕。至少还能杵着拐杖靠另一条腿慢慢移步。生活的自理能力还是有的,虽然行动缓慢,但她依然用一只手洗碗洗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我知道她想用行动证明自己还不是一个“废人”。

有一天,外婆像往常一样坐在板凳上休息。突然,板凳一下失去了平衡,外婆顿时栽到在地上。糟糕的是,这一摔瘫痪的程度更严重了。只能卧床休息,除了左手能动,双腿和右手完全没了知觉。

外婆唯一的自理能力都被命运无情的剥夺了,吃喝拉撒全靠人伺候。老妈为宽外婆的心,总是打趣地说:“这下您福气好了,不再像年轻时那么辛苦,躺着让人伺候您!”

外婆说;“我宁愿辛苦,都不愿意这样让你们伺候着……”说完早就泪流满面。

老妈总遗憾地说,外婆的瘫痪因为年轻时过于劳累,在染房湿气太重的环境下工作,才落下的病根儿。

但无奈的是,能在贫苦时期活下来,最廉价的东西恰恰就是身体。

这下,外公更有理由抱怨外婆的不是。他总在儿女面前哭诉,说自己身体也不好,没法照顾外婆。

没办法,经过再三商量,外婆被送到二舅家养病。其余的子女每月付生活费。

二舅对外婆照顾还是蛮细心。但照顾瘫痪老人真的是一件体力活,事无巨细,件件事都得亲力亲为。

外婆为了不给二舅增加负担,每天尽量少喝水,这样就不会多上厕所。二舅每天煮什么,外婆就吃什么,从来也不敢挑三拣四。

有一次,外婆拉着我的手,悄悄地说:“孙女,我每天早上吃面,实在吃腻了。”说完,眼里充满了无助。我知道她不敢对二舅提任何要求,怕他们不高兴。

外婆瘫痪了十多年,二舅就这样一直照顾着她的日常起居。

“色难”肯定是难以避免的。

每次看望外婆,我都会偷偷塞一些钱给她。她虽然没了花钱的能力,但我想让她活得踏实一点。我也知道她会把钱偷偷塞给二舅,让二舅脸色好看一些。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换得她的心安,才能弥补她对二舅的亏欠。

外婆每天就这样从天明盼着天黑。成天不是躺着,就是靠在椅上坐着,屋顶的那片天就是她的整个世界。

每次,当我临走时,她总是再三嘱咐:“你在路上一定要打把雨伞,以免被雨淋着。”她的记忆还永远停留在,到哪去都只有步行,所以雨伞是出门必备的东西(她不知道小轿车早已成了代步的工具)

虽然儿孙们偶尔也会看看外婆,陪她说说话。由于卧床太久,外婆的肌肉逐渐开始萎缩。长期蜗居在家里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她的大脑也逐渐变得意识模糊。

4,永远地离别

记得我在见外婆最后一次面时,她灰暗的眼珠闪现了一丝光芒。努力地想从模糊的意识中挣脱出来,微笑地看着我说:“艳梅,你回来了呀?”她已把我认成我老妈了。

老妈对她说:“这下孙女回来了,你也算安心了,一切都圆满了哈……”

看得出,外婆那张脸好久都没这么灿烂地笑过了。她很想让自己清醒过来,但依旧喊错我的名字。

没过两天,外婆就离开了我们!

回想外婆的一生是凄苦的,年轻时独自抚养大四个孩子,没享受过爱情的关心和爱护。该享受晚年幸福生活时,却又瘫痪在床,精神备受煎熬,最终孤独终老!

但对于我来说,外婆身上又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

她虽没有文化,但性格倔强,不轻易向生活屈服。虽孤苦不易,但她最终还是完成了一个母亲该完成的使命,将孩子养大成人,各自有了美满的归宿。她从没因生活的难而怨天尤人,更没有自暴自弃。正因为有了外婆的不离不弃,才有了今天幸福的我们。外婆,谢谢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gkx.com//mjccby/10854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