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瘫痪专科治疗医院 >> 瘫痪病因 >> 洪涝灾害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南之消毒症候
二、消毒
洪涝灾区连续遭受强降雨,死亡畜禽和各种污物随水流动,水源等环境易受到污染。同时,土壤中的病原被雨水冲出来,也会引发疫病。为消灭环境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保障人畜健康,必须进行大消毒。灾区畜牧兽医部门要指导受灾养殖场(户)开展消毒工作,指导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落实卫生消毒措施,防止发生疫情。
(一)消毒范围
洪灾过后要指导灾区养殖场(户)做好圈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扫消毒工作。一要做好圈舍环境的清扫工作,防止野生动物侵入,消灭老鼠和蚊蝇;二要对所有圈舍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消毒重点是畜禽舍、屠宰场(点)、畜禽及其产品加工、销售场地、仓库、中转场地、畜禽交易市场、饮水源、畜禽运输车辆、用具等;特别是是对死亡动物的圈舍进行彻底、多次消毒。
1.圈舍及环境消毒:灾后要对圈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消毒。一是对倒塌的圈舍进行消毒,重点是对死亡动物的和圈舍进行彻底进行消毒;二是对可继续使用的养殖场消毒,大型养殖场要定期清扫,定期用消毒剂消毒,保持圈舍清洁和环境卫生,防止野生动物侵入,消灭老鼠和蚊蝇。小型养殖场及散养户,重点是经常性地清扫圈舍和处理粪便,保持清洁。如发生疫情,要采用化学消毒药品或消毒剂进行消毒。三是对重建的圈舍消毒,除按常规消毒外,灾后还应根据疾病的流行情况增加消毒次数,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沼气池,发酵处理粪便,防止蚊蝇滋生。
2.活畜禽交易市场的消毒管理: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进行带鸡和带猪等畜禽体表消毒,对畜禽交易场所、运输车辆和笼具等进行清扫消毒;要建立定期的休市消毒制度。
(二)常用消毒药品及使用方法
1.生石灰:适用刷棚圈墙壁、桩柱及地面的铺洒消毒等。石灰水的配制方法:1公斤生石灰加4~9公斤水。先将生石灰放在桶内,加少量水使其溶解,然后加足水量。石灰水要现配现用,放置时间过长会失效。
2.烧碱:2%烧碱溶液可用于消毒棚圈、场地、用具和车辆等。3%~5%的烧碱溶液,可消毒被炭疽芽孢污染的地面。消毒棚圈时,将家畜赶(牵)出栏圈,经半天时间,将消毒过的饲槽、水槽、水泥地或木板地用水冲洗后,再让家畜进圈。
3.过氧乙酸:2%~5%的过氧乙酸溶液,可喷雾消毒棚圈、场地、墙壁、用具、车船、粪便等。
4.复合酚:复合酚100~300倍液适用于消毒畜舍、场地、污物等。
5.季铵盐类:用3000倍稀释液喷洒、冲洗、浸渍,可用来消毒畜舍、环境、机械、器具、种蛋等。季铵盐类2000倍液可用于紧急预防畜禽舍的消毒。季铵盐类10000~20000倍稀释液可预防储水塔、饮水器被污物堵塞,可以杀死微生物、除藻、除臭、改善水质。
此外,(可选用灭毒杀、杀毒霸、杀毒先锋)氯制剂、碘制剂、酸制剂等消毒剂,按说明书要求配制后对圈舍环境、器械等进行消毒。
(三)消毒次数
要保证消毒频率。灾后环境至少每周消毒两次,圈舍可带畜禽每周消毒3~4次。一旦发生疫情,应增加消毒次数,并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要保证消毒药物的有效浓度;防止酸碱消毒剂混用,影响消毒效果。
(四)工作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完成无害化处置工作和消毒工作后,应将脱下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集中焚烧处理;接触污染物后,应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涂擦双手,消毒作用时间应不低于1分钟,然后用水清洗。
02—症候学(4)十三、疼痛
疼痛是机体受到损伤时发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性体验,是一组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表现,是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
伤害性刺激;组织细胞发炎或损伤时释放一些可引起疼痛的化学物质于细胞外液中。受损局部前列腺素可加强这些化学物质的致痛作用,而阿司匹林等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药物,具有止痛作用。
疼痛从病程上可分为急性痛和慢性痛;从机体的发病部位,可分为头痛、颈肩痛、胸腹痛、腰腿痛等;从疼痛的来源上,可分为软组织痛、关节痛、神经痛等。
呼吸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神经-内分泌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及情绪变化。
疼痛的部位和性质判断;疼痛的强度判断;疼痛的原因分析;慎重镇痛等。
十四、意识障碍
动物的“意识”就是指精神状态,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动物意识障碍,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发生改变,表现为精神兴奋或精神抑制。
重症急性感染;脑的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中毒;其他疾病等。
(1)精神兴奋是中枢神经机能亢进的结果,机体对刺激的反应过强,高度的兴奋便成为狂躁状态,使动物自身遭受损害,或因骚扰破坏周围的物体,甚至出现危险。
(2)精神抑制为中枢机能障碍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网状结构占优势的表现,根据程度不同可分为以下3种。
精神沉郁:为最轻的抑制现象。病畜对周围事物注意力减弱,反应迟钝,离群呆立,头低耳耷,眼半闭或全闭,行动无力。但病畜对外界刺激有意识反应。
昏睡:为中度抑制的现象。动物处于不自然的熟睡状态,对外界事物、轻度刺激无反应,给予强烈刺激仅可产生轻微的反应,但很快又陷入沉睡状态。
昏迷:为高度抑制的现象。动物意识完全丧失,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仅保留自主神经活动,心律不齐,呼吸不规则。
发热;呼吸缓慢;心动迟缓;低血压;皮肤黏膜变化等。
(1)首先应询问病史了解发病时间、表现、可能诱因、病程、昏迷前有否药物接触史等。
(2)临床检查注意有无非对称性、局灶性或侧位性症状,有无脑膜刺激症状,瞳孔对光的反应,眼球的活动状况;有无发热、皮肤黏膜出血以及感觉和运动障碍等伴随症状。
(3)要注意症状诊断特别要注意区分轻度意识障碍和重度意识障碍。
十五、瘫痪
瘫痪也称麻痹,是指动物的骨骼肌对疼痛的应答反应和随意运动的能力减弱或消失。
运动器官的器质性疾病;脑和脊髓损伤;营养代谢因素;外周神经受损;感染等。
根据神经系统病变部位不同所发生的瘫痪,可分为中枢性瘫痪和外周性瘫痪;根据症状学分类,可分为瘫痪和轻瘫、单瘫、偏瘫、截瘫及短暂性瘫痪。
(1)中枢性瘫痪脑、脊髓的上运动神经元的任何一部分病变所致,故又称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由于瘫痪的肌肉紧张而带有痉挛性,故又称痉挛性瘫痪。瘫痪肌肉的紧张性增高;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较大,继而突然降低;腱反射亢进;瘫痪的肌肉不萎缩或萎缩发展缓慢。
(2)外周性瘫痪系下行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腹角细胞、腹根及其分布肌肉的外周神经或脑干的各脑神经核及其纤维的病变所引起。其瘫痪肌肉紧张力降低,而且所支配的肌腱和皮肤反射降低甚至消失;肌肉迅速萎缩,故又称弛缓性瘫痪或萎缩性瘫痪。由于被损伤的神经和部位以及程度的不同,外周性瘫痪的临床表现根据被损伤神经纤维的机能分为运动机能障碍、感觉机能障碍和肌肉萎缩。
(3)瘫痪和轻瘫瘫痪又称完全瘫痪,指肌肉的收缩力完全丧失,运动和感觉消失。轻瘫又称不完全瘫痪,指肌肉的紧张性和收缩力比正常减弱,呈局限性,仍可进行不完善的运动。
(4)单瘫指少数神经节支配的某一肌肉或肌群的瘫痪。如局部外伤、骨折、脱位、压迫、缺血等引起外周神经损害而导致单瘫。
(5)偏瘫又称半身不遂,而指一侧上下肢的瘫痪。是从一侧大脑半球所分出的运动神经径路受损害而引起的机体一侧性瘫痪。见于各种脑病。
(6)截瘫指两侧对称部位的瘫痪。如两前肢、两后肢或颜面两侧的瘫痪。常见动物腰部损伤致发的背腰部、臀部、尾部及后肢的瘫痪。多起因于脊髓损伤。
(7)短暂性瘫痪包括神经肌肉传导障碍性瘫痪、癫痫后瘫痪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呈现的瘫痪。其特点是肌肉收缩力的渐退性和可恢复性。常见于牛生产瘫痪、母牛倒地不起综合征、动物低钾血症、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症等病的经过中。
粪尿失禁或潴留;意识障碍;骨折;低钙血症等。
要注意区分中枢性瘫痪和外周性瘫痪;对于中枢性瘫痪的病畜,要注意检查脑和脊髓的病变;注意类症鉴别;注意伴发症状。
洪涝灾害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南之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症候学(流涎、腹泻、便秘)
非洲猪瘟消毒规范、症候学(咳嗽、红尿、呕吐)
非洲猪瘟诊断规范、症候学(黄疸、呼吸苦难、发绀)
免责申明:
本内容不是原创,供大家学习。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或电话联系我们,立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