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瘫痪专科治疗医院 >> 瘫痪预防 >> 25岁男生长期熬夜致中风,下半身麻痹,随
小孙正在办公室里加班,准备起身去接水时,突然两眼一黑倒在地上。公司的同事见状赶忙去扶他,小孙虽然还有意识,但是怎么也喊不起来,不断重复“腿麻、腿麻”。
同事慌了神,赶紧打急救电话,医院。
医院检查,做了脑部CT后,医生发现小孙得的是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中风”。
年纪轻轻怎么就中风了呢?医院的时候,小孙正躺在病床上。
“医生,我家孩子怎么样了?”小孙的父母问医生。
“目前还没有太大的危险,他发病时的情况不是太严重,不用太担心。”医生安慰道。
“这孩子,怎么好好地就晕了呢?”小孙的父母想不通。
“是不是因为加班太劳累了?”小孙的妈妈说。
“您孩子的症状是中风,也就是医学上说的缺血性脑卒中,大部分都是因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导致心血管畸变引起的。我们测量过您孩子的血压,他已经是高血压了。”
“高血压?他才25岁,怎么就能是高血压呢?”小孙的父母难以置信,高血压不都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吗?自己的孩子正值年轻,怎么就会得高血压呢?
“是的,您的孩子血压达到了/90,所以想问一下父母这边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医生问。
“没有呀,我们年年都体检,血压什么的都很正常,没有出现过高血压。”小孙父母坚定地说。
“那你们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吗?”
“这孩子一个人租房子在公司附近住,偶尔回家住。他工作挺忙的,经常加班到九十点,经常十一点了才能吃上晚饭。有时候凌晨两三点还和朋友在外面吃烧烤。”小孙的妈妈说。
“对对。有时候回来住,我看他房间里两三点灯还是亮的。这孩子非要说晚上的时间才是属于自己的,所以要珍惜晚上的时间,不能太早睡觉。医生,这有影响吗?”小孙的父亲也接话。
“按照他这个熬夜的情况,高血压也不是意外了。熬夜的时候,人的神经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会导致血管收缩异常、血压高于正常值,时间久了就容易引发或加重高血压,并引起心血管疾病。”医生给小孙的父母解释着。
“这孩子,熬夜根本劝不住啊。而且他说年轻人都是这样,这是属于年轻人的潮流,我们怎么说也不听。”小孙的父母满面愁容。
“那估计他现在就会吃一堑长一智了。”
在医院见到的中风病人里,小孙并不是最特别的那个,医院时,脑出血并陷入了深度昏迷,甚至医院人就没了的。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中风只是中老年人会得的病,但根据数据来看,在我国,平均每16秒就有一个人死于中风,而且中风的年龄已经下移至15岁。
在15岁~49岁的青年中年群体中,中风是主要的死因之一。中风的主要原因是颅内和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和小动脉闭塞。对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烟雾病、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中风。
在年轻群体中,如果没有其他病史,中风的原因往往是高血压,而高血压通常是因为以下几点形成的:
1、熬夜
夜间,当人在休息时,身体器官也会得到暂时的休整,然而熬夜不外乎是在让身体超负荷工作。
统计表明,平均每晚睡眠不超过六个小时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比睡眠充足的人要高出一倍多。当人在熬夜时,大脑神经一直处于兴奋和紧张的状态,这会让人体血压升高。血压升高时,血管受到的压迫性就会增强,血管的弹性也会变差,更容易导致血流不畅、出血等。
现在的年轻人经常玩手机到两三点,不仅容易导致高血压,还会引起免疫力低下,视力衰退等。
2、抽烟喝酒
晚上坐在烧烤摊前,抽着烟喝着酒撸着串,是很多年轻人最为喜欢的夜生活方式。然而香烟和酒精会升高血压,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肝硬化,尼古丁也会进入血液,影响血管。烤串中含有大量的油脂,可能引起高血脂高血糖。
此外,太晚吃饭还会加重胃和肠道的负担,影响消化和吸收,长久会导致营养不良。
3、肥胖
压力过大、饮食不规律、大吃大喝都会引起肥胖,而肥胖的内在表现就是容易产生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因此肥胖也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一大原因。
年轻人怎么预防中风
中风是无法完全治愈的,而且复发性极强,因此一旦患过中风,此后都要按时复查。如果中风情况比较严重,还可能留下后遗症,比如瘫痪、讲话、吞咽困难、记忆减退和思考困难、情绪障碍等。
因此,对于中风,防范大于治疗。预防中风,要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如果想要不中风,那么就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使身体状态保持健康。如果是已经发生了中风,想要控制不再复发,那么就需要按时吃药、定时复查。
因此,想要预防中风,需做到以下几点:1、戒烟戒酒
烟酒对心血管的危害无需赘述,对于有抽烟喝酒爱好的人来说,戒烟戒酒是降低血压、预防中风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一步。
2、清淡饮食
要以低脂、低热量、低盐的饮食为主,尽量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高盐的食物,并要保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咸肉腌肉尽量少吃。
3、按时吃药、定时复查
对于已经患中风的患者来说,一定要谨遵医嘱,按时吃药,并且要定期复查,检查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和血管状况。
中风虽然听起来不是太可怕的疾病,但发病时谁也不知道情况会怎样。对待这样的疾病,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平时生活中注意防范才是最佳选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