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武胜男

史铁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曾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年,年仅21岁的史铁生因病导致下肢残疾,终日与轮椅为伴。瘫痪后的最初几年,史铁生找不到工作,暴躁易怒。

年,史铁生为了生计,在北京北新桥街道工厂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工作内容是在仿古家具上画山水和花鸟,有时还画彩蛋,如出满勤每月30元工钱。但他为了看书和尝试写作,每天只干半天,一月下来只能领到15元,这活儿他一干就是7年。

在那个年代,传统观念认为残疾人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甚至被称为“残废”、视为不祥的象征,容易被不公平对待。人们自动将残疾人与家庭和社会隔离起来,残疾人能找一份可以被接纳的工作实属不易。

但史铁生等众多残疾人模范所作出的成绩,足以证明残疾人远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甚至可以创造比正常人更大的价值。

残疾人认知的四种模式

随着社会的包容性发展,人类对残疾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并形成四种模式。一是慈善模式,认为社会应该给予身心受困的残疾人以同情和怜悯,通过捐赠物资或资金来帮助他们;二是医疗模式,认为残疾是疾病、外伤等导致的个人问题,通过康复治疗或是配备辅具来改善状况;三是社会模式,认为残疾是环境障碍所造成限制的结果,通过改造环境、宣传减少歧视来改变残疾人处境;四是人权模式,人人都应有平等参与社会的机会,通过赋权、赋能、提高自信、倡导权利来实现平等和主动参与。

《残疾人权利公约》中指出,残疾人包括肢体、精神、智力或感官有长期损伤的人,这些损伤与各种障碍相互作用,可能阻碍残疾人在与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将残疾人视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与常人一样平等参与社会,才能从根源上解决残疾和残疾人问题。由此可见,人权模式在社会对残疾人认知的重要性。

近年来,残疾人就业方式向多元化发展。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统计,我国残疾人就业形式大致有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辅助性就业、农业种养等。

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gkx.com//mjccys/10852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