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瘫痪专科治疗医院 >> 瘫痪诊断 >> 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让瘫痪重新站起来
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
什么是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简称SCI),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的脊髓压迫或断裂,导致神经传导通路中断,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减退或丧失。
脊髓损伤分两类:原发性脊髓损伤和继发性脊髓损伤。
原发性脊髓损伤: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继发性脊髓损伤: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造成的截瘫(截瘫:两下肢部分或全部躯干的损伤)或四肢瘫(四肢瘫:四肢躯干部分或全部均损伤)。如果长期脊髓受损,患者甚至可能死亡。脊髓损伤的病因1、脊髓损伤多为外伤引起,多和交通事故、暴力、高空坠落、潜水有关,还有部分则是由于工作及运动相关的造成的脊髓损伤。2、婴幼儿及年幼儿童,由于骨及软组织的成分原因、头颅与躯干比例不称等原因,会引发脊髓损伤后遗症。3、老年人由于退行性改变及缺乏柔韧性,很容易引发脊髓损伤后遗症。患者现状临床上,SCI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有研究指出,世界范围内SCI的发病率为10.4~83人/百万人/年(每年,每一百万人中,有10.4-83个人);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13.1-52.2人/百万人/年;发展中国家为12.7-29.7人/百万人/年。
我国的SCI发病率为14.6-61.6人/百万人/年,随着上世界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的SCI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以上数据出自《脊髓损伤患者社会参与的研究现状分析》,作者张敏等)由于SCI所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针对SCI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大课题。
国内相关临床研究目前,传统的药物、手术及康复治疗均没有完全改善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而干细胞给众多脊髓损伤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希望。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这一种创新、有效的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这篇临床研究报告题目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价值》,该文章刊登在《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上,医院骨二科的张陆等人。
在本次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将5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急性脊髓损伤简称ASCI,该50例患者于年1月到年1月入院)作为研究组,另外同期的50例ASCI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试验开始前,所有患者在受伤后72h内进行减压内固定术。试验方法如下:对照组:给与抗炎、脱水、抗感染及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腰穿鞘内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的功能指标恢复情况。试验结果:论文“表Ⅱ”:治疗前后两组ASIA分级的比较研究报告的“表Ⅱ”可看出:对照组和研究组的ASIA等级改善率均呈不断增高趋势,在治疗后3、6、12个月,研究组的ASIA等级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小编解释ASIA评分包括运动评分与感觉评分。
感觉评分:通过轻触驱赶及四肢的皮肤感觉来进行评分,感觉正常时单侧计分56分,双侧计分分,全身最高计分分。
运动评分:采用手法肌力检查10个肌节的关键肌进行运动评分,单侧最高计分50分,双侧计分分。
评分标准所得计分越高,表示功能恢复越好。
论文“表Ⅲ”:治疗前后两组ASIA、Botsford、FIM评分的比较研究报告的“表Ⅲ”可看出:治疗前:两组的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Botsford评分及SCIM-Ⅲ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Botsford评分及SCIM-Ⅲ评分均呈不断增高趋势(P0.05);治疗3、6、12个月:研究组的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Botsford评分及SCIM-Ⅲ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编解释Botsford评分:包括感觉(10分)、直肠功能(10分)、膀胱功能(10分)这三项内容,总计25分。评分标准所得计分越高,表示功能恢复越好。
SCIM-Ⅲ评分:为“脊髓损伤独立量表Ⅲ”的简称,有自理能力(0-20分)、呼吸和括约肌检查(0-40分)、活动(0-40分)这3个领域,总计17个评估项目,总分为分。评分标准所得计分越高,表示功能恢复越好。
国外相关临床研究
年5月,国际知名杂志《CellStemCell》刊登了一篇关于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成果,题为《人类首次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第一阶段的慢性脊髓损伤》。
该试验用神经干细胞为4位已经发生了1-2年的慢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移植治疗。6次治疗后,其中3位受试者的疾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未发生并发症等意外。干细胞治疗机制
1、弥补或替代受损的神经元大量动物实验证实干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分化成神经元的潜能,而分化所得的神经元亦可以整合到受损部位并替代受损神经,达到功能重建的目的。2、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功能修复研究发现多种干细胞会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并分泌促进神经修复的营养因子(包括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等)这些神经营养因子在SCI受损局部会激活休眠的神经元及修复受损神经细胞,以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3、抑制损伤的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目前研究已证实:在SCI急性期,被过度激活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会加重神经损伤,而局部募集的大量炎性细胞会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多种白细胞介素等),这些物质会引发细胞凋亡。而干细胞的输注能降低这些炎症介质的表达水平。(内容出自《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及应用》,作者陈方圆等)小编在ClinicalTrials.gov上搜索关键词“stemcell”和“Spinalcordinjury”,结果如下:截止到年8月25日,全球已经注册的关于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临床研究共有51项,其中国内开展了9项,1项“已完成”,3项“正在招募中”,2项“受邀注册”,剩下的“状态未知”。
看到这里,朋友们对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在更多、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后,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技术会日益成熟,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免责声明:文章转自浙江省间充质干细胞库,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转载仅作观点分享,如有版权、内容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细胞保健基因检测
慢病干预细胞存储
精准医疗引领健康未来
想知道更多,扫码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哈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gkx.com//mjcczz/1079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