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瘫痪专科治疗医院 >> 瘫痪诊断 >> 偏瘫患者家属需注意如何开导一个中风偏瘫的
本文摘自知乎用户"尹骁予"原题为“如何开导一个中风偏瘫的人”
康复要快,越早开展康复效果越好,尤其对年纪较轻的中风患者。
我父亲8年前突发中风,时年48周岁。事发时我父亲和我在香港,在酒店一觉醒来父亲不能自行挤牙膏,后来早餐时吞咽困难,但是他当时可以艰难拿勺子。我当时年纪小,家里从未有过中风病人,也没有接触过,完全不能将父亲一些奇怪的举动与疾病联系到一起。而且父亲一早上没有说过话,我也完全没有想到是他当时已经不能说话,因而没有及时就医。
在此提醒,如遇疑似中风迹象,或早期中风、栓塞等情况,医院急诊寻求挂水,大多数中风能在消栓药物作用下得到缓解,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切记!
我父亲不烟不酒,病前很少生病,连感冒发烧都很少,但病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工作繁忙,应酬不暇,压力巨大,睡眠缺乏。发病日下午,父亲右手失去控制,手指不能弯曲,完全不能吞咽,不能发声,神志间歇不清,至晚间飞机回到上海,右脚举步维艰。
医院急诊,由于作为家属的我提供的信息也很混乱,值班医生经验不足,加之我父亲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诊断不明确,再次延误治疗,这也许直接导致父亲三天后即二次中风,但好在医院,也就获得及时治疗,留下的后遗症没有第一次的严重。
在医院重症观察了近一周,其间转院,到本市(上海)最好的神经内科,院方还是发了病危通知。最后的诊断是我父亲两次动脉粥样硬化板块脱落,随左颈动脉到达脑后堵塞。
由于各种延误黄金治疗时间,我父亲是脑卒中后遗症十分严重的患者,右边偏瘫,完全丧失语言能力,作为女儿,没有时间去想象将来的日子会是怎样,以为就是眼前看到的样子。上面是我父亲发病情况的简单叙述。其实脑卒中病人在病情稳定无生命危险后就没有什么可以治疗了,应当尽早进入恢复期。
下面就说说我父亲康复的经历。
父亲发病时也算在事业上升期。相比一些老年脑卒中患者,年纪轻的病人意味着突如其来毫无心理准备、改变人生轨道、严重影响全家人生活状态,但是年纪越轻越有恢复的可能而且恢复效果越好!因而,相比一些年纪过大的病人,年轻脑卒中患者自身及家人都要对恢复的事宜严肃对待,根据个人情况尽力调整心态。
转出iCU,父亲在普通病房又住了将近两个月,这期间当然还需服药溶栓,但应当抓紧开始康复训练。在半身不能动弹的情况下,家人要细心地为之按摩。应当说,病人的性格与康复的过程十分有关系。
我父亲生性要强,平时也是十分刚强、外向的人。病情平静后三天就强行下床,刚开始人没有平衡能力,几乎是能够动的左脚一着地就在病房摔倒。当时作为家人,看了十分心疼,每次他要起来,都想劝他卧床休息,但他几乎不听,加上不能说话,只能大声嘟嚷,挥动左手,推搡周围的人。而且我父亲右半边脸也几乎不能动弹,发起脾气面目十分狰狞。
可以想象作为病人自己,是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的。也许性格急躁的中风病人表现如我父亲一般脾气极度暴躁,而性格略微柔缓的则没有那么容易有勇气来抗争,而多表现悲痛绝望,或听之任之,这在病房里也不少见。
对家人来说,在医院住院康复阶段,首要任务是容忍病人接受现实的过程,并且看护好他。不愿意动的病人帮助他按摩肢体瘫痪部位,愿意动的照顾好他行动的安危。这也是一个考验家人情商的重要时刻,不能被病人表现的情绪所波及,耐心地容忍他,照顾好病患的同时照顾自己。
因为,这个时期,谁也不能确定知晓病人能够康复的程度,也没有一套确实有效的康复方案,神经内科医生只能提供给病员和家属一套通行的治疗康复手段,一切方式的实行靠的是病人自己同时也是最亲近家人的意志力。家人尽量把自己的情绪留在病房之外,同时做一些长期抗争的思想工作,一千万个以病人意愿至上,语言上不要违背他,或者试图说服病人,与之讲道理,在这个时期,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当时,我医院病房住留相当长一段时间,而我当时还在高三投考大学的关键阶段。一次下课我给父亲带去了象征我自己的小玩偶,好在白天的时候陪伴他,还给带去了收音机,但事实是我父亲当时处在巨大的情绪笼罩之下,这些小的举动对他的影响微乎极微,作为最亲近的家人,走进病房去,我就全当没事儿人,每次按步骤,摆弄下我带去的玩偶,拿它跟爸爸说几句话,也照常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业和生活,然后晚饭时开开收音机,聊聊新闻。
当然,起初是收不到父亲直接的回应的,换位到病人的角度,他在处理自己的情绪中,哪里能顾及到处理家人与他的互动,只有在几次反复这个流程之后,父亲也能将我对他的所做所为融入他新的“生活程序”中去。
医院住院期,是奠定病人康复心态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家人最好全勤陪伴,可以轮班,但不能任由病人一个人,那样他不仅太孤独,容易觉得自己的病是累赘,拖累家人而陷入更复杂的脑卒中抑郁复杂的脑卒中抑郁。因而家人以平静地态度陪伴能够为病人提供相当大的安慰。
其次,病患及家属大多是第一次接触这个疾病或者是亲身经历,对康复采用的方法等都是没有经验的,其实这个时期病员与家属可以说是同一起跑线,互相之间是极其能够相互影响的。
若想带动病员尽康复的意愿,作为家属要给病人展示一种积极面对,并且主动学习疾病恢复知识的态度,尽可能当着病员的面询问医生、查阅资料,还要注意及时与病人保持沟通。即便是半瘫,不能动躯干,要让他有参与感,这对病员心态的调整具有巨大的隐形作用。
我个人不建议与病房其他病友交流得太多,国内病患多,也不是每一个家属都有恢复的意愿,有赖医赖公等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恢复初期,尽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gkx.com//mjcczz/108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