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www.xuexily.com/m/

乡下的世界,凄冷荒凉。

白雪漫天,周围的大树枝桠枯败无力,一如此时站在雪地中的那位老人尼古拉。

他正望着女儿离去的方向,犹豫着是否要问出那句难以启齿的话:

“所以,你不会来参加我的葬礼了吗?”

他真希望她能够回头,但她没有,永别了,亲爱的,我唯一的宝贝。

雪继续降落,仿佛要盖住所有的痕迹,包括尼古拉,包括他的女儿。

就像他们从未在这里存在过。

这就是《老人日记》中的最终场景,或许也是很多人人生中的临终场景,之后,大雪会抚平一切,带走你存在过的证据,能记住你的,只有身边的挚爱,但终有一天,他们也终将逝去。

正如上文所述,“暮气沉沉”是这部电影给人的最直观感受,尼古拉是一位极有名望的教授,多年来在学术界所获荣誉、奖项和名誉博士已经多的无处安放。

人们都说,在他死后,肯定会有大学、医院以他的名字命名。

不知应该遗憾还是荣幸,他的确到了这一步了,经过科学的细胞检测,他被证实寿命还剩几个月。

在人们的想象中,这个名望傍身、充满智慧的老人肯定早已看透生死、颐养天年,安详的迎接死亡。

但实际上,尼古拉害怕了。

就像一个确定被判死刑的犯人,他终日生存在痛苦之中,每天晚上十一点上床,却一定会在两个小时后醒来,随后失眠,伴随着痛苦熬过后半夜,如此周而复始。

他害怕自己在某个夜晚突然死去,却又对自己这种怕死的想法感到羞耻。

每天,就这样在矛盾中度过。

更糟糕的是,他开始变得对周围的一切冷漠以对,妻子的喋喋不休和女儿的叛逆只会让他厌烦甚至恼怒,甚至在心底里已经不愿承认那是自己的亲人。

唯一令他放不下的,竟然是年岁已经不小的养女卡迪娅。

卡迪娅是他前妻的女儿,小时候的她,眼中充满光芒,仿佛对周围的一切有着难以满足的好奇心与热爱,她狂热的喜爱着戏剧,以至于将自己的前半生都奉献给了这一信仰。

但生活的打击接踵而至,男友的不告而别、戏剧天赋的缺失都让她力不从心。

她试图自杀,未果。

从此,那位戏剧的狂热迷不见了,世界上多了一个暮气沉沉的年轻人。

没错,当卡迪娅与尼古拉在一起时,你会恍然感觉这就是两个行将就木的老人。

不同的是,一个心理,一个生理。

“人之将死,过的比养女好,这令我感到羞愧”,对周遭一切冷漠的尼古拉在面对卡迪娅时却像面对刚刚成年的孩子,不厌其烦的劝她振作。

“冷漠是灵魂的瘫痪,死一般的活着”这是尼古拉在临死前对自己状态的感悟,看电影时突然发现,这句话用在卡迪娅身上也无比的契合。

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引起她的兴趣,亲人留下的遗产让她衣食无忧,身边的男人一个接着一个过了保质期,曾经狂热的戏剧再也提不起半点兴趣。

她还年轻,但已经没有追求了。

这,说的不就是我们吗?或者说,佛系青年?

毕竟我们已经为自己没有追求找好了无数个理由,阶级的固化、时代的不公,同时还为自己冠上高大上的头衔,以示自己的不争不抢。

就这一点来说,我们与卡迪娅和尼古拉没有任何区别,同样的暮气沉沉。

但不同的是,尼古拉即便要承受失眠焦虑怕死的痛苦,但他依然可以在人生的最后一刻,骄傲的整理衣领,万众瞩目下光荣的走向坟墓。

即便雪花会掩盖他的痕迹,但总会有无数人站出来抢着说:“我看见了,他就是从这里走的”

别人会帮他活着。

卡迪娅最终不能再忍受这样的人生,决心改变,与父亲诀别后踉跄离去。

她会怎么样呢?我们又会怎么样呢?

无人知晓,只有周围枯败的枝桠依然如电影开场时冷漠依旧,没有觉察、也不会在意谁的缺席。

本文转载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gkx.com//mjcczz/10856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