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瘫痪专科治疗医院 >> 瘫痪治疗 >> 护理资讯别将脑瘫儿当傻子
小儿脑瘫的神经损伤是长期的非进展性的,运动与姿势异常呈进行性发展,2岁左右逐渐出现异常,多伴有发育迟缓,部分人并发智力障碍。脑瘫发病率近年来明显提高,出生时低体重儿脑瘫发病率是正常儿童的1.6倍。很多家长在孩子确诊脑瘫后十分悲观失望,觉得孩子以后就会成傻子、瘫子了,这病治不好了没希望了。
其实,我们要正告所有脑瘫孩子的家长,得了脑瘫并非意味着孩子就是傻子,有统计数据表明,临床上绝大部分的脑瘫孩子除了肢体功能障碍之外,智力都是正常或是接近正常的,如果能及时、持续不断、全面的综合性康复,脑瘫孩子也是可以慢慢恢复正常的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完全融入社会,回归社会的。
其实,脑瘫患儿只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规范治疗”,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甚至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和生活。如果对出生后有异常症状、有过大脑损伤的患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极易导致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对于小儿脑瘫必须采取手术与康复相结合的科学治疗原则,最佳的治疗途径是康复训练—手术治疗(包括二期矫形手术)—康复训练,其中康复训练应是长期坚持的,切不可半途而废。而早期诊断的时间最好在孩子6个月左右就进行,因为此时人类的大脑尚无完全发育成熟,得到及时干预后将有极大的康复机会。
基于小儿脑瘫是一种因大脑受损而导致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治疗时必须要坚持手术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如果不做手术,则无法做到解除痉挛或矫正畸形,而如果不进行康复,则运动功能无法得到进一步改善、肌力无法增加,也不能巩固手术效果。所以,一定要牢记小儿脑瘫的治疗方式缺一不可。
小儿脑瘫的早期康复可采取物理疗法进行治疗,如按摩、被动运动、自动介助运动、自动运动、抵抗运动、条件下运动、混合性运动、合并性运动、休息、松弛、弛缓肢体运动、平衡运动、交互运动、伸手运动等手法,这些运动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孩子肢体运动,刺激神经末梢和受损的脑细胞,使瘫痪的孩子早日恢复。
一般来说,脑瘫患儿应在2.5岁至6岁期间接受各类手术治疗,比如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又称FSPR术(通过对脊髓神经后根的处理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SPN术(通过部分切断脊髓的下级神经元达到降低异常增高的肌张力,从而改善脑瘫患者的肢体功能);
而颈动脉外膜剥脱术,又称CPS手术(改善脑瘫患儿大脑的血液供应,促进大脑的发育,减少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神经的兴奋性)及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又称CPMMA手术等(能将畸形肢体矫正得较为彻底,矫正肢体的整体功能很快恢复,一般一周时间就能明显见效,但一定要在FSPR术之后进行,否则效果不能持久)。
当然,脑瘫手术之后必须开展康复,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在康复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运动量就谈不上康复训练效果,因为“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脑瘫的康复训练特点是:时间长,效率低,动作很难掌握,要想掌握一个动作需要无数次的反复训练,即便是对动作有所掌握稍微不注意就会忘记很不稳定。
因此这种训练需要足够的量做保障,要把量提高到接近患儿极限的范围内。有了足够的运动量才能出效果,才能加快康复进度。运动量包括训练质量,训练程度和训练数量,训练时间等:训练质量是训练手法和动作姿势的规范性;训练程度和训练数量是动作次数和患儿的身体反映和动作次数;训练时间是每天训练时间的长短。
初期白癜风白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