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瘫痪专科治疗医院 >> 瘫痪治疗 >> 再谈赡养老人这不仅仅是儿女的事情
图片来自东书房艺术馆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人们普遍以孝为美。随着医疗技术日益发达,物质生活愈发丰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八十多岁的老人比比皆是。然而陪护老老人,尤其护理失智失能老人,绝非易事。伤害老人,甚至遗弃老人的事频频发生,不得不引起我的思索。
????????????——题记
01??夜半哭叫
“哎哟!哎哟!我的妈耶,痛死喽!痛死喽!”
护士站前的担架床上,躺着一个满脸褶子的瘦老太太,哭喊声十分瘆人。
她左下臂的骨头刺破了肌肉,白刺刺地露在肌肉外面,衣袖上好多血。
我瞟一眼,一阵眩晕。好多病人和家属围了过来。
值班男大夫焦急地朝着一个女人问:“你究竟给不给你妈做手术?快做决定!伤口暴露,容易感染。”
“开刀要多少钱?”
担架旁那个五十来岁的女人问道。
“两三万,这么大年纪了,全麻把骨头接上后,肯定要住重症监护室。”
“我打电话问一下。”
女人拨通了手机:“老妈下午在家摔断了手,医院住院部,医生说如果开刀,要几万元。你们看开不开嘛?”
好一会儿,手机那头才慢悠悠传来一个女声:“我不晓得。”
天呐!她不晓得!
“你不晓得?那我就拉回去喽。”?担架旁的女人说。
天呐!拉回去?!
骨头露在外面拉回去,不是等死吗?围观者纷纷议论。
大夫夺过女人的手机,更着急地陈述着病人的危险。
手机那头,还是一个“不晓得”。
这是我年1月22日夜晚9点,医院骨三科亲眼目睹的一幕。那几天,我恰好陪同母亲在骨三科输治疗骨质疏松的药密固达。
病人自然没进手术室,住进了我母亲的病房。从此整个病房的人都被吵得要死。
老太太一会儿大声喊疼,一会儿说要屙尿,便盆递过去,却又说屙不出来。往返几次,女儿大声骂了起来。老妈呻吟,女儿恶骂,此起彼伏,从未间断。
“我要去厕所!我要去厕所!”??床摇得哗哗响。
“去不得!你手断了!”
“我要去!我要去!屙不出来!”
“扶我起来!快扶我起来!哎呦!我咋个起不来了?”
老太太把床摇得更响亮,女儿啪啪啪打过去。
“唉哟!莫打我!小梅梅,莫打我!莫打我!”
“你不听!你不听!哪个喊你不听话?咹!”??那女人如同教育小孩一般。
又是一阵啪啪声。
女儿的打骂声比老太太的哭喊还让人心烦。
图片来自东书房艺术馆
我母亲被吵醒,忍不住抱怨:“故意吼,比她妈还吵。”
是的,这女儿好像有点变态,有些歇斯底里;老太太好像有点老年痴呆。
“我要回家!我要上山找你爹!”?
?“去嘛!去死嘛!”
一直到天明,母女俩闹声不断。真佩服老太太的精神,九十岁了。
早晨八点多,主任带着一帮大夫查房,了解到老太太骨头露在外边已经十多个小时,就说:“错过手术时间了,只能保守治疗,上夹板,慢慢养。”
这一下,她女儿倒是不用花几万了。哼!
“上了夹板,一点都不能碰,万一骨头再错开,不得了。”??主任对女人说。
“上了夹板,不等于安全,一旦严重感染,危及生命,就要截肢。也要花不少钱。”??主任补充道。
我暗暗祈祷,千万别感染!老人太可怜。
夹板手术在病床上施行,老太太的惨叫吓得我心惊肉跳。
十点过钟,老太太大声喊:“饿死了!饿死了!”?她头天晚上快吃晚饭时摔伤。
我连忙递过去半袋蛋糕,这是我打算明天做早餐的。
“好吃!好吃!你去谢谢人家。”
哟!老太太不痴呆了。
这蛋糕肯定好吃,18元一斤,估计是她享受到的最贵的糕点。
十二点,我弟弟送来了中餐,排骨炖萝卜,外加肉丝莴笋片,还有一个鸡蛋羹。
老太太又大声嚷嚷“饿死啦!”
恰好饭菜有富余,我给她送去一碗。
老太太吧唧吧唧几下吃完了,又是几个“好吃“,几个“谢谢”。
下午,老太太的另一个女儿从昆明赶过来了。她就是昨晚在手机里说“不晓得”的女人。
我很恶意地仔细打量她:
嚯!挺时髦,棕色卷发,浅绿毛衣配一条牛仔裤。四十多岁的模样,三十岁的装扮。
她是小女儿。老太太叫她小红。
小红接替了姐姐,她的脾性要温和些。晚上,老太太又是一如既往地叫疼,一如既往地吵着要下地屙屎屙尿,她低声解释,不听,干脆找了条带子把母亲绑在床上,任母亲摇床嘶吼,把尿撒到床上,自己则到一旁打瞌睡去了。她姐姐脾气暴躁,好歹还给老妈接了几泡尿。
第二天早晨,保洁阿姨来打扫卫生,小红马上与她攀谈,打听请护工的价格,说自己实在受不了通宵陪护。
中午姐妹交接班,小红厌烦地絮叨:“一晚上吵死!外国有安乐死,中国又不兴。嗯!我们只有受罪喽。”
安乐死?她希望母亲安乐死?!
梅梅大概有些感恩我昨天馈赠的蛋糕和饭菜,凑过来与我聊天。
她说母亲嫁过两次,亲生子女只有她与妹妹。妹妹长期在昆明打工,母亲长期与自己居住。
母亲八十八岁时还能做饭炒菜,这两年越来越糊涂,害得她两三年不能出去找钱。妹妹既然没管老人,一直在找钱,医疗费当然要她多出,可是她前天晚上竟然说“不晓得咋个办。”
唉!孰是孰非?我不敢妄加评论,只是苦笑。
老太太如果当晚做了手术,打上钢板,肯定恢复得快,安全得多,少遭罪;老太太没大病,精力充沛,再活三两年没问题。然而现在却面临着感染的风险,弄不好截肢。
可手术要花费两三万,新农合医保只能报销百分之五六十,个人得承担一万多。对于打工者,不是一笔小数目。况且她们都希望母亲快些走。
活着的悲哀呀!残酷又无奈。
图片来自东书房艺术馆
02??孝,意味着委屈自己
昨晚几乎一夜浸泡在维吾尔族歌唱家克里木的歌声里。
如果遵从内心,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是旅游、歌唱、写作。
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到新疆去,到西藏去,到东北去,到我想去的所有地方去……
再到北京大学去蹭课,偷听我热爱的文学、艺术、政治课。嗨!近距离聆听大师教诲,享受心灵雨露的滋润,该是何等幸福!提高文学涵养后,我的写作一定能上一层楼。
再找个心仪的音乐老师,跟他系统地学习声乐,让我唱得更开心,朋友听着更舒心。
奔七的老太太了,时不我待,得赶快付诸行动了。
然而八十八岁的老母亲,身体与智力乃黄鼠狼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哪里能由我随心所欲?
未病倒时,勤劳的母亲尚能做饭菜,但一旦生病,哪怕小小的腹泻,也可能导致低血糖昏迷,而她的肚子总是不争气,三五天就可能示威一次。
唉!母亲实在到了需要亲人时时陪护的暮年时光,而我们四个儿女,两个没退休,且分住几个城市。
这几年为了陪伴母亲,我常常不得不舍去小家,前往玉溪,有时几乎一整年,有时三五个月。
可是我也老了,还有几年可以到处溜达?还有几年能够随心所欲、爱我所爱?想到这里,几分悲凉泛上心头。
如果几万,甚至十几万能圆满解决陪护母亲的难题,我宁肯节衣缩食,用钱解决。然而亲情与孝道,无法用钱等量置换,只好做出一些牺牲。
03?放弃母亲吧
昨日看到一篇文章,描述七十多岁的儿子独自艰难护理一百岁的老娘,老娘还活着,儿子却劳累过度,一病不起。
幸亏我还有个弟弟,也退了休,否则我与母亲寸步难离,结局也不容乐观。
突然忆起年,我与弟弟陪护母亲南北辗转,七次住院的一段插曲。
那年元月中旬,母亲轻微脑梗,先是在玉溪、昆明住院,大夫说母亲是小梗塞大问题,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左侧颈动脉斑块已经堵塞百分之七十五,随时可能闭死,危及生命,建议做支架手术。
为了更安全,我们到了北京。大年初五,医院,可是住院16天,花费2.5万,仅仅是服药输液。那个姓倪的副主任说等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做支架手术效果更好(后来才明白,他们怕承担风险,压根不愿意为母亲手术。)
阳春四月某日,我独自去北京玉渊潭公园赏樱花,途中遇到一位七十来岁的大哥,大家聊起了老人的话题。
我说母亲八十五岁,颈动脉斑块堵塞厉害,希望做支架手术,让她多活几年。医院的专家警告: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安支架,死亡和瘫痪的几率极高。
医院神外科一位刘姓专家,说得很难听,“你们要求给母亲装支架,简直是亲手把她送上断头台“。
然而不装支架,脑供血不足,母亲时常头昏,总觉憋闷,随时可能再次发生更严重的脑梗。因此母亲要求手术,我们也支持母亲一搏。
大哥听完,叹口气说:“孝心可嘉,然而你也六十出头了,看起来也不大硬朗,万一母亲术后瘫痪了,你护理得了吗?”
那时的我岂止是不硬朗,简直有些弱不禁风。1.63米的个头,仅仅斤体重。因为过于焦虑,刚罹患了甲亢,两三个月就暴瘦了18斤。
“万一你母亲瘫痪了,需要长期服侍,你侍候得动么?”??
大哥停下脚步,将我上下打量。
“可是不介入支架,随时可能丧命呀!”
“人的寿命总是有限的嘛,该来就来,该走就走。”
这话好熟悉。医院神外科负责介入手术的李生主任如此说,医院介入科的高主任如是说,医院神内科李主任还是这样说。他们建议说:到了不行时再抢救,没必要现在好好的去冒风险。
他们甚至不约而同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才七十多,你母亲已经八十五岁,很高寿了,我们可能还活不到这年纪。没必要人为的去延长生命。
呵呵!“没必要人为的延长生命”?!
医学专家们如此看待生死。可我们真的舍不得母亲呀!
大哥长叹一口气道:“舍不得?!我有个哥们,刚退休,母亲中风全瘫了,老婆不愿护理,全是他一人照看老娘,白天黑夜熬,原本身体倍儿棒,几年就垮掉了,老娘刚走半年,他也走了。累死的,值吗?”??
是的,服侍老人,累病累死的,不是个别,时有听闻。
我长叹一声。还是丢不下母亲。
五个月后,母亲脑梗复发,在贵阳医学院神经内科住院。一个清晨,左侧颈动脉斑块完全堵塞,倒地昏迷不醒。大夫说:要救,十万。
“救!哪怕三十万!”??我们丝毫不犹豫。母亲运气真好!如今还好好地陪着我们,我们也要好好地陪着她。
图片来自东书房艺术馆
04??她执意去死
四年前,母亲腿脚还灵便,大年初三,我陪母亲走路三四里,去拜访姨妈,同时寻找她小时候的一个闺蜜,听人家说那个闺蜜前后死了两任农民丈夫,儿子能力有限,日子很拮据。母亲想帮帮她。
闺蜜没找到,却听姨妈说了一个伤怀的故事:邻居有位九十二岁的老奶奶,体质很好,一生无大病。这几天却水米不沾,硬是要把自己活活饿死,原因只为儿子媳妇除夕夜的一场对话。
媳妇:“妈这身板,要活一百岁喲,活一百岁就好了。”
儿子:“好哪样好?你管呀?老人长寿,磨人!”
奶奶恰好听到了,初一便开始绝食,无论儿孙怎样求情,绝不张口。就一句:“我走!不磨你们了!”?
七十岁的儿子,吓得跪在地上,不断扇自己嘴巴,乞求老娘张嘴。
倔犟的老娘就是不张嘴,饿得休克过去,医院抢救。苏醒过来,一把拔掉针头,她执意去死,谁也劝不住。
这老人的绝决,让我心惊肉跳。
母亲当年身强力壮,不以为然,轻描淡写说了一句:“何必和儿女斗气。”
如今母亲衰退了不少,有时病得起不了床,假如我们也那样说,恐怕老人家也会那样。唉!
老人是弱势群体,老老人,则更弱。子女一个嫌弃的眼神,一句鄙夷的话,都可能是插向老人胸口的一把刀。
家有老老人,真是不省心,尤其有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更是异常劳累又焦心。可是作为儿女,哪怕忍辱负重,哪怕万分艰辛,只有一条道:好好为父母养老送终。否则,你就是不孝。然而尽孝之途,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05??面对母亲的固执,我崩溃了
母亲属本分良善之人,美德甚多,其勤劳与通达,最被亲邻称道。
然而近几年,母亲有的方面异常固执,有时固执到无法容忍的地步。
年春节后,持续拉肚子,弟弟劝她吃药,可就是不肯,医院,说是拉空了,就好了。
本身有糖尿病,结果导致低血糖昏迷,慌医院抢救,住院半月,自费一万元。
我千里迢迢,赶来护理二十多天。母亲基本康复,儿子又患肺炎,我马不停蹄回贵州。这事,弟弟还有些小意见。
年1月13日清晨,母亲背着弟弟、弟媳,偷偷爬高凳取背篼,不幸摔跤,导致腰背压缩性骨折,进医院做微创手术,注入高分子水泥,四天花费2.6万元。
我又从贵州赶来照顾,适逢新冠病毒猖獗,一住三个多月。唉!自年脑梗后,母亲右腿轻微偏瘫,我们就再三叮咛她千万不要攀高,可她就是不听。
最伤脑筋的是经常拉肚子,十次有九次半弄脏裤子和床上用品,为此大妹于年就网购了几大箱尿不湿,大家反复提醒只要拉肚子,马上用上尿不湿。然而尿不湿如同剧毒药品,母亲死活不用,为此还差点丧了命。
年10月末,贵阳已经有些寒冷,母亲早早穿上了棉衣。做支架手术刚月余,身体很虚弱,走路愈加费劲,于是我把坐便器搁在她床头。
某日又拉肚子,我急忙拿出尿不湿,叮嘱她用上。然而她说:下床就拉,多余。
深夜12点,我睡意朦胧,耳旁似乎有人喊。一摸床上,糟糕!母亲不在。
我翻身下地,一跤滑倒,打开灯一看,呀!满地屎尿!只见母亲半卧地上,正艰难爬行。
顾不得脏臭,我使劲把母亲扶起来,两人都是一身屎尿。先扶母亲去洗澡,而后安排她睡下。打扫好房间,洗涤完衣服,已经快凌晨两点。
这几年,只要拉肚子,母亲完全控制不了大便,她起床下地时,粪便顺着裤子流,把自己给滑倒了。凭她的力量,无论如何也爬不起来。
更悲催的是:一个多月前母亲大面积脑梗死,晕厥后抢救过来,语言功能严重受损,起初一个字说不出,康复训练后,能说简短的语句,声音却很微弱。如果那天我睡熟了,近在咫尺,她根本叫不醒我。
天呐!一个病人在冰冷的地板上躺到天明,肯定高烧,肯定肺炎。我吓出一身冷汗,坚决要求母亲穿上纸尿裤,这回她听话了。
然而一周后,又故技重演,拉肚子又坚决不用尿不湿。
凌晨四点,又是遍地屎尿,喊不出声,也爬不起来。幸亏那时我恰好口渴,想找牛奶喝,醒来发现了。
然而那夜,我坐下了一个老病?——?只要有点风,头就疼,哪怕阳光明媚,气温20多度。
唉!我也老了,衰了。那天半夜母女俩洗澡后,我又为母亲洗衣,没顾得上穿厚衣服,我就慌慌张张去阳台晾晒,半夜的冷风一吹,从此坐下了病根。
母亲的固执,有时真让我崩溃。
那年11月底,母亲病情稳定了,我和弟弟决定带母亲回玉溪。
离家时,我再三提醒母亲垫上尿不湿,人家却说:“我才拉完,不会!”
结果到候车室不久,就急急忙忙找厕所,搞了一裤裆,我把她三条裤子全换了,拿到洗手台洗,清洁工嫌太脏,让我到拖把池子洗。
我央求母亲赶快垫上尿不湿,人家又说:“不会了,没得了。”??死活也不用。
唉!无语。
谁知刚回到坐席,屁股没坐稳,又朝厕所走,又是一裤裆。这回没那么多裤子换了,我用了一卷卫生纸处理,母亲终于臭烘烘地垫上了尿不湿。
唉!崩溃,崩溃……
那一夜,同卧铺车厢的旅客遭了殃,时常捂住鼻子,对我们侧目而视。
唉!孝,岂止一个“累”字!
孝,要有耐心,要有经济实力,要有体力,要经得住熬。熬啊,熬啊,熬到你自己也油枯灯灭了,你的孝道才算仁至义尽。
即使有经济实力,中国相当一部分子女也不敢送父母进养老院,一是养老院的负面报道太多。想想做儿女的都没耐心服侍老人,那没有血缘关系的护工们,又会对老人生出多少耐心?不是为挣几个钱,恐怕谁都不愿伺候老人。另外,还存在老人欺负老人的现象。和学校霸凌事件一样,多了谁管得过来?况且被欺负的老人大都口齿不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二是送父母去养老院,有的子女也怕别人骂自己不孝(这是不是也算道德绑架呢?)
结论:
中国未富先老,把养老的重担完全搁在子女身上,实在沉重。
面对农村老人被子女抛弃或自杀、城市老人被保姆虐打或杀害的案例,政府部门在鞭挞、惩治这些丑恶现象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更有所作为?能不能支持企业兴办更多的托老机构,政府对贫困家庭老人适当倾斜,给予扶持,让贫困人口老有所养?能不能由社区为城市老老人提供一些免费服务?
愿天下老人有尊严地活着,也有尊严地死去。无论富贵,无论贫贱。
????????????阿蓉???
???(年3月12?搁笔于云南玉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