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瘫痪专科治疗医院 >> 瘫痪病因 >> 我的姐姐感谢你终于为我留下来
电影《我的姐姐》可以在网上看了,我却一直没去点开。
因为忙碌。
因为烦那些煽情的浮世文化。
因为每个人自己都有一堆故事,够累了,别人的故事不看也罢。
也因为明白,每一部以催泪为目的的电影,它火爆的原因,不过是让目睹它的人借着别人的故事为自己内心的疼痛酣畅淋漓地哭上一场,借着电影院的地盘,在人群里不丢人地认一回怂。
最终还是因为朋友推荐,昨晚我打开了电脑,看到凌晨一点。尽管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哭了一次又一次......
电影从一场交通事故讲起。护士站上班的女孩安然被交警呼到车祸现场,被迫接受父母双亡的事实。那一刻她没有哭天抢地,全然懵在那里。
有一时无法相信事实发生的时空怀疑,也有不为人知的成长背景。这也是本片给我们展示的第一个矛盾:亲子疏离。
她从小与父母不亲近。
父母重男轻女。她小时候,父母为要二胎曾经把她送去姑妈家寄养。后来还曾勒令她假装残疾,还去开了假证明。事情败露,她被父亲痛打。
而在姑妈家寄养的日子里她经历了什么呢?尽管姑妈人不错,但人的眼睛总有看不到的地方,姑妈没看到她总是被表哥当沙包打,还被姑父偷看过洗澡......
父母给的皮肉疼痛和父母缺席带来的心灵恐惧与失望永难治愈。
更何况,二胎政策完全放开后,已是中年人的父母终于还是给她添了一个弟弟。本是独生女却没享尽宠爱的她彻底对父母失望,于是考上大学后一去不回,自己挣学费和生活费艰难撑起自己的天空,几乎不回家。
其实,她虽表面冷硬,内心还是对父母有期待的。冥冥中期待一场宠爱,期待和解偎依。只是如今噩耗传来,一切都没有机会了。
没有机会和解相拥,就这么不了了之......
没有机会说一声爸爸妈妈其实我很爱很爱你们......
没有机会求证在父母的心里自己到底有多重呢......
没有等来父母一声道歉,说对不起孩子,这么多年父母没有护你周全让你受苦了......
爱在那里,悬而未得,却永远失去,阴阳两隔。从此真的没有了家,成了无父无母的孩子......
她告诉自己要更加坚强独立,披上习以为常的铠甲,好好活下去。
但是葬礼上,突然有一个小小的身影被带到眼前,莫名其妙地要和她捆绑到一起。
那个人,是她没见过几面的弟弟。
没错,就是那个父母多年心心念念终于盼来的男丁,是父母的心头肉,是她一直不得宠爱的原因。
这个法律上的亲人,这个客观存在的血缘关系,这个没见过几面的弟弟,她毫无感觉。等同于陌生人,仿佛完全是别人家的孩子。
这里,是影片给我们抛出的第二个矛盾:手足疏离。
这个孩子好乖,白白净净,软萌可爱。可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女孩子表现出来的冷漠无情让身为70、80后的我们大为诧异。我们大都成长于多子女家庭。那时物质贫乏,人们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父母忙于干不完的农活,从小哥哥姐姐照顾弟弟妹妹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她丝毫不打算为这个所谓的弟弟停下脚步。准备卖了名下房产,给弟弟找个领养家庭,然后去北京。
父母曾经私自篡改了她的高考志愿,把临床医学改为护理,致使本来可以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她仅仅做了一名小护士。
她专业精通,能指出医嘱错误。但是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她屈才还被蔑视打压。所以,她一心考研去北京,离开这里,离开这个浅水洼。
但是亲戚们不这么认为。
父母双亡,长姐如母。亲戚们理所应当地认为她有义务照顾弟弟,况且她已经成年,有工作,有收入,可以抚养弟弟长大到独立。而不是把这个活生生的孩子当包袱一样扔给任何一个亲戚。
况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舅舅浪荡,离婚单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麻将场上混日子。姑妈家一双儿女还未成家,姑父又卧病在床需要人照顾。
这里是第三个矛盾:去北京,实现自我,还是留下来,为弟弟牺牲自我。
姑妈紧追其后,指责她冷漠自私,指责她无情无义。甚至声明她若敢把弟弟卖了就去法院告她。
这里展现的是第四个矛盾:上一代与下一代命运的冲突,是走老路还是解放自我
因为姑妈自己就是个最典型的牺牲式姐姐。
曾经考上了大学,却因为弟弟同时考上了中专,家里经济只能供一个,自愿放弃前程。
后来姑妈想跟姐妹们去俄罗斯做生意,脚已经踏上了异国的土地,却被母亲紧急召回,给弟弟带孩子。所带的孩子就是这个电影的女主安然。
最终生意没做成,俄罗斯套娃买了一套回来,带给侄女。
姑妈走了一条最传统的姐姐道路,隐忍牺牲,任劳任怨。即使当下,如果不是自己的男人瘫痪在床离不开人,姑妈一定会毫不犹豫再挑起一副担子,抚养这个小侄子。
姑妈现身说法,想让安然挑起姐姐的担当。然而,安然对弟弟毫无感情,执意走自己的既定路线。
这让姑妈伤透了心。
这个侄女怎么这么固执呢,怎么这么自私呢?为什么就不能像自己一样,有个姐姐的样子呢?自己那些年那么全心全意地带她,她怎么就这么没良心、害她如此伤神呢!
然而侄女一句话道出姑妈不曾察觉的疏漏让姑妈千疮百孔的心全面奔溃:
您是对我挺好的,但是您不知道的是,我经常被表哥当沙包打、被姑父偷看洗澡......
如晴天霹雳,姑妈心里完美无缺的奉献履历被打碎,神一般的自我感动被灯下暗影击破,原来自己那么卖力付出,仍然没有给侄女一段完全幸福阳光的生活,竟还有如此不堪的阴暗角落......
侄女走出病房后,姑妈狠狠锤了一拳昏睡中的龌龊男人,却又不得不伏在他的胸前哭泣......
回到家,姑妈在晦暗如生活本身的阁楼里缓缓喝下倒在俄罗斯套娃里的苦咖啡,独自咂摸着这份苦涩,勾陈往事,展望未来,终于肯客观地看待侄女的选择。
自己再伟大无私也未能代替侄女父母的位置,弥补不了父母之爱的缺失。更未护侄女周全,让她遭遇成长中难以启齿的委屈与恐惧。父母重男轻女的执念使侄女受伤逃离家庭,与弟弟生疏......
侄女已经够苦了,为什么一定要让她走自己的老路,牺牲自己去成全又一个弟弟,再重演一个她这样的悲苦的姐姐角色......
她终于从心底放过了对侄女的讨伐,不再逼她就范。对侄女说出:
其实,套娃也不一定非要装到同一个套子里头。姑妈没把你带好,以后的路,你自己走好哈......
听到这里,侄女吃着西瓜泪流满面......
愿意成全女主的,不只是姑妈。还有那个弟弟。
他只有五六岁,还在上幼儿园,懵懵懂懂中突然失去了最爱自己的爸妈,懵懵懂懂中知道只有眼前这个大姐姐和自己是同一个屋檐下的人,是真正的一家人。
于是,他总希望向她靠近。尽管这个姐姐明显不喜欢他。
他跟她说,我饿了,我要吃肉包子。
他从地铁站厕所出来找不到她,一边奔跑张望一边大声哭泣,生怕被抛弃......
他闯了祸,姐姐怒剪了他的足球。他仍在破足球上用拼音写下:jiejie......
他偎在床头说,姐姐你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呢?
姐姐说:因为我的人生里不只有你一个人啊。
他说:姐姐,我只有你了......
可是,这个曾经在爸妈怀里侍宠生骄的弟弟,还是在姐姐面前小心翼翼。他不愿惹姐姐生气,他乖乖听姐姐的话,穿戴整齐,礼貌地和领养人打招呼。虽然他知道家里来人是什么意思。
虽然后来,他被舅舅教唆,在姐姐去见男朋友家长时当众搅了局。但最后,他知道姐姐非常想去北京,他还是愿意让步,主动打电话给领养家庭,并真的乖乖跟人家走了。
显然他只知道是去别人家、跟别人过而已,他并不知道这一放手,就是天涯永别,再难牵手......
姐姐终于扫清了生活中所有障碍,送走了弟弟,跟男朋友分了手,卖了房子,最后一次去父母墓前告了别。
姐姐去把卖房子一半的钱存在卡里交给领养人,表示不是卖弟弟,为弟弟留一些尊严。
但是在领养人拿出协议,说为了感情培养,让她签字保证从此不再与弟弟见面时。她握着笔,踟蹰中侧过头,看向阳台的弟弟。
弟弟低着头,使尽撇着嘴忍着难过。
意识到这白纸黑字一签,从此弟弟是路人,刹那间悲从中来,她的泪哗然绝堤,站起来拉起弟弟的手就跑了出去......
这个弟弟,她终究舍不得放手。
这就是血浓于水的归依。
姐姐在摇摆中的选择也是影片展示的第五个矛盾:理智与情感的冲撞。
最终情感战胜冰冷的理智,让人性闪光。
其实,在弟弟日渐依恋姐姐的同时,他的软萌,他的天真无辜,他的依恋眼神也在悄悄攻破姐姐的心理防线。
她何尝不知,自己视弟弟为障碍,而弟弟视她为唯一的救命稻草。
其实她也是负责任的。
为弟弟选择领养家庭时她曾经反复甄别;
当舅舅领养走弟弟后,她发现仅仅两天弟弟就学会了耳朵后夹根烟在牌场上吆五喝六,她怒斥舅舅一番,并决然领回弟弟。
她曾经从小被迫坚强。
她曾经冷静果敢、无坚不摧,一往无前。
谁都不能改变她前行的方向,谁都不能阻挡她前进的脚步。
但是当身边人真的放手不再阻拦,她却自己停下了脚步,为弟弟留了下来。
姐弟的相拥哭泣,是彼此确认重新找回唯一亲人的感慨,正如电影末尾王源代表弟弟唱出的那样.....
姐姐啊当我无数次睁开眼睛
在这个人流熙攘总是嘈杂的世界里
没有人不是陌生
唯独你让我感到熟悉
对于姐姐来说,弟弟又何尝不是人群中唯一的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