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瘫痪专科治疗医院 >> 瘫痪预防 >> 60的瘫痪患者可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自理
我们常常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某某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丈夫)多少年,作为一种美德在传颂,久而久之,在人的印象中,瘫痪就是长期卧床,完全需要照顾,也就是好像病床上的“死刑犯”。其实不然,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绝大多数的瘫痪患者,经过正规的专业康复护理后,完全可以摆脱病床上的“死刑犯”的噩运。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资料,瘫痪患者经专业康复护理后,第一年末约60%可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自理,20%需要一定帮助,15%需要较多帮助,仅5%需要全部帮助;且30%在工作年龄的患者,在病后1年末可恢复工作。因此,只要进行正确的专业康复护理,完全有可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所以在针对导致瘫痪各种疾病的急性期治疗后,所存留的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便需要通过专业的康复护理尽快恢复部分机能,逐步实现生活自理状态。
瘫痪,又称“麻痹”,是指人体某一部分随意运动的减弱或丧失。因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完全瘫痪和不完全瘫痪。其中,一侧上肢或下肢运动功能丧失,称“单瘫”;一侧上下肢运动功能丧失,称“偏瘫”;两下肢运动功能丧失,称“截瘫”;两侧上下肢运动功能丧失,称“四肢瘫”。按照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分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常见于颅脑外伤、脑梗塞、脑出血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常见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等,肌病性瘫痪常见于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肌营养不良症、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肌病等。
对于瘫痪患者康复护理的首要问题是预防并发症。并发症既可严重地影响尚存的功能,基至可致患者死亡,同时又可严重摧残患者仅存的一点点信心,对患者心理无疑是再次的打击。并且应该做好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便秘、肢体功能障碍等主要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护理。
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树立生活的信心,提高对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扫除情绪障碍,及时实施有目的的心理疏导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开始便要鼓励患者进行一些生活自理技能的尝试,如进餐、梳头、更衣、写字、扶助床栏起动作,一个个动作逐步、反复练习,一旦患者自觉稍有进步时,心理将会得到巨大的鼓舞。
瘫痪患者的康复护理目标是尽最大可能将功能都能够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水平,以便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所以,在恢复期除了通过专业康复护理积极进行功能训练,运动疗法和生活训练以外,还要特别重视技能训练,专业康复护理人员此时会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使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其身体残留的部分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从而达到生活自理,恢复劳动和工作。同时在居家环境和饮食等方面也要进行适当科学的管理与支持。
如66岁的白姓老人,因右侧肢体偏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不能自主翻身,上肢肌张力高,手只能摸到腰,同时单腿直抬抬离床面只能达到20度左右;在经过专业康复护理服务5个月后,可以自己翻身,自己穿鞋,自己坐起来,并可以扶着助行器站起来走一走。完全摆脱了之前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也大大减轻了子女照护的负担。
还有家住北京东城区的80岁的梁阿姨,因一次外出旅游时不小心摔伤,造成左侧髋骨骨折,通过治疗出院后没有进行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康复护理,错失功能恢复锻炼最佳时期,导致无法行走,同时因为椎动脉供血不足等原因经常出现眩晕等症状,并伴有慢支过敏性鼻炎、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后经专业康复护理服务介入2个月后,梁阿姨可以借助助行器下3到5个台阶,拄拐杖走10多米路,现在可以自己穿上左脚的袜子;通过青松专业颈椎功能康复锻炼后,椎动脉供血不足现象明显缓解,出现眩晕症状的频次明显减少,血压、血脂等慢性疾病得到了明显的控制,生活基本实现自理。(来源:人民日报-健康时报)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