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目前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已累计减少余万人。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摆脱贫困的斗争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他们有的是驻村团干部、有的是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有的是返乡创业青年……从即日起,我们将推出一批青春战贫故事,走近那些奋斗在战贫一线的优秀青年。

在河南省西华县孙庄有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她是海归,却甘愿扎根最基层;她是团干部,也是百姓口中的“闺女书记”,她就是秦倩。

在河南省西华县广阔的豫东平原上,

有个叫孙庄的小村庄。

年11月,

村里出现了一个素未谋面的青春靓丽身影。

谁也没想到,

这个身影一待就是4年,

让孙庄从远近闻名的“穷村庄”

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富裕村”。

这个人就是秦倩

共青团河南省委驻西华县孙庄村第一书记。

群众眼里的“闺女书记”

孙庄村在当地穷得出了名儿,全村共户人,其中贫困户户人。

孙庄村一瞥。张香丽摄

75岁的贫困户王红大娘患有直肠癌。秦倩第一次到王大娘家走访时,一掀开门帘,一股异味就往鼻子里钻,孤零零的老人坐在空荡荡的炕上,双目无神地瞅着这个上门的姑娘。她再也忍不住,上前一把抱住了老人。

老人先是一愣,然后像孩子一样趴在她肩头上边哭边问:“闺女啊,你不嫌俺臭吗?”

秦倩边给老人擦眼泪,边说:“大娘,您都叫俺闺女了,以后有啥困难,您就跟俺这个闺女说。”

老人拉着她的手,哆哆嗦嗦地说:“往后啊,俺就叫你闺女书记了。”一传十,十传百,秦倩“闺女书记”的名字,就这样在孙庄村叫开了。

驻村第一书记秦倩和贫困户唠嗑。孙妍文摄

引进医疗项目,为群众解病痛

像王大娘这样因病致贫的,村里不止一家。

孙俊豪患有先天性脑瘫,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他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奶奶下地干活时,没法子照顾,又怕孙子跑丢,只好用大铁链子把他拴在自家门口的大树上。

还有患强直性脊柱炎和双侧股骨头坏死的李二磊,卧床8年,骨瘦如柴,23岁的小伙子看上去只有十来岁,吃饭、上厕所就连翻身都要人帮忙。

家里为了给他治病,能卖的东西都卖了,能借的钱都借了,李二磊的嫂子受不了有这个累赘,和他大哥离了婚。实在拿不出一分钱的父母,绝望地打了一口棺材,等着他咽气……

为了帮助他们,秦倩一直在奔波。

她带上病历连夜赶到郑州,

大医院一家挨着一家跑,

专家一个挨着一个找,

总算有专家说可以治疗,

但手术费却要几十万元。

义诊现场,驻村第一书记秦倩嘘寒问暖。孙妍文摄

她又跑卫健部门,跑民政部门,

跑医药企业,跑慈善基金......

终于,北京的一家基金会

答应承担全部的自负医疗费用。

这几户的问题得以解决。

但像李二磊这样的贫困户河南一定还有很多,

秦倩希望把

“中国梦·脊梁工程”精准医疗扶贫项目引进河南。

她开始四处奔走,

在奔波了一个多月、跑了多公里之后,

秦倩终于顺利推动

“中国梦·脊梁工程”精准医疗扶贫项目落户河南,

带来最高可达1亿元人民币的医疗救助基金。

帮助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康复

年6月6日,项目在孙庄村举行启动仪式,

全省凡是符合条件的贫困户

都可以减免5万元的手术费。

截至目前,河南省已有名贫困患者得到救治。

孙庄村的李二磊是第一名得到救治的患者,23万元的手术费被全部减免,经过8个多小时的手术,瘫痪8年的李二磊终于站了起来!

小俊豪的病情在救治之下也有了好转。一天,秦倩正像往常一样给他洗脸、洗手,平时不说话、智商只有一岁的小俊豪,突然开口喊了一声“妈妈”。

带头办产业,引领乡亲致富路

要想脱贫,必须有产业支撑。

西华县是河南特色小吃胡辣汤的发源地,

秦倩想在这上面做文章,

创一个产业,立一个品牌。

可是这个想法一提出,

就被群众泼了一头冷水:

西华那么多卖胡辣汤的,能打响吗?

一套设备就要多万元,钱从哪儿来?

即使做成了,销路又在哪儿?

驻村第一书记秦倩调研孙庄村白玉蜗牛基地

她一次又一次召集村干部和党员开会,

反反复复商量,

为了让老少爷们儿放心,

她甚至拍着胸脯给大伙儿保证:

“赚钱了,是村里的;赔钱了,算我的!”

注册商标、设计包装、

对接厂家、拓展销路……

那段时间,秦倩忙得像个陀螺。

邵蛮楼村创出的胡辣汤品牌

邵蛮楼村是孙庄村的一个自然村,

于是她就以邵蛮楼为商标注册,

邀请奥运冠军邓亚萍免费代言。

年10月8日,

第一批邵蛮楼胡辣汤生产出来。

为了打响品牌、打开销路、发展电商加盟,

秦倩调动了所有资源

甚至发动了欧美同学会的朋友。

秦倩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现场

事情不会永远一帆风顺,

但在带领群众脱贫的道路上,秦倩从未害怕。

年年底,正是产业起步的时候,

为了将一个份的订单送到郑州,

秦倩带着驻村队员连夜出发。

突降的一场暴雪封了高速,

因路面结冰,道路太滑,运送车失控,

重重地撞上了一辆大巴车,

玻璃破碎、车头变形,

她和一名队员当场晕了过去……

等醒来时,胡辣汤包装上全是血。

在大家咬着牙、拼着命跑销路的付出之中,

产品订单开始源源不断地飞来。

记得第一次分红时,

秦倩把王红大娘那份送去她家,

老人攥着钱,不停地抹眼泪……

现在,邵蛮楼胡辣汤早已远近闻名,

还出口到了加拿大。

思维开放的秦倩带领驻村工作队

充分开发邵蛮楼品牌价值,

上线了一系列农产品和食品,

开启了西华县电商产业链的大门。

在讨论发展电商产业时,秦倩想到了一个人。李二磊身体的脊梁挺直了,精神上的“脊梁”该如何挺直呢?电商太合适了!

于是,秦倩为他联系了电商培训,鼓励他创业,帮他买了电脑,开了网店。

现在的李二磊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电商老板,担任了村团支部副书记,家里盖起了三层小洋房,哥哥又娶上了媳妇。李二磊不仅自己发了家,还带动周边年轻人开设了多家淘宝店铺。

第一书记秦倩同李二磊交流电商发展。张香丽摄

在打造邵蛮楼品牌时,

秦倩将种植蔬菜大棚也确定为主导产业,

推动百农园蔬菜基地

作为河南省唯一一个有机蔬菜品种

参加了全国农产品展示大会。

借助电商东风,

实现河南省内网上下单配送到户,

带动户人入股,每年每户分红元。

此外,建成光伏发电站;

引进河南大广园林等5家企业,签订扶贫协议,

贫困户平均年增收元。

几年下来,在秦倩的协调下,孙庄村共引进资金多万元,发展了种植、加工等5个产业,贫困发生率从34.2%降到0.9%,先后有省内外40多个观摩团到村参观学习。年5月,孙庄村正式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主动留任,时刻不忘“娘家人”

年底,秦倩驻村任期届满后,

她主动向组织申请了留任。

蔬菜大棚,驻村第一书记秦倩与菜农一同劳动。孙妍文摄

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

“娘家人”的安危时刻牵动着秦倩的心,

大年初五她回到村里,

村里党员干部空前团结,

迅速制定应急方案和举措,

一面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保护全村群众;

一面积极踊跃捐款,

组织百农园大棚基地持续高强度分散采摘,

将新鲜蔬菜一车车运往疫情防控第一线……

秦倩总说自己这个“闺女书记”挺幸福的,在驻村日记中她这样写道:“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使命、担当是什么?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明白,把青春之歌融入时代旋律,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梦想,把所学之长献给脱贫一线,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中实现人生价值!”

来源:共青团新闻联播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gkx.com//mjccys/10854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