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又称大脑性瘫痪、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这些障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发育成长,使儿童无法独立生活。

2症状特征

1、运动障碍: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3个月仍不能头部坚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孩子不喜欢洗澡,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

3、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

4、智力障碍: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1/4。

5、癫痫:脑瘫儿童39﹪-50﹪的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

6、视听觉障碍: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较为多见。

7、生长发育障碍:矮小、营养不良。

8、牙齿发育障碍: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涎。

9、情绪和行为障碍: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

3分型

根据年佳木斯召开的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的修订方案(参考年美国脑瘫学会分类方法),分为以下8个类型:1、痉挛型;2、手足徐动型;3、强直型;4、共济失调型;5、震颤型;6、肌张力低下型;7、混合型(几种类型混合);

8、无法分类型。

按脑瘫部位分为7种类型:单肢瘫;截瘫;偏瘫;双侧瘫;三肢瘫;四肢瘫痪;双重性偏瘫痪

3病因

引起小儿脑瘫的病因很多,有产前因素和出生时因素,还有出生后因素等,具体如下:

1、产前因素:如果怀孕期间母亲有妊高症、糖尿病或者受到病毒感染,或者母亲是高龄产妇,或者多次流产,或者胎儿期出现先兆流产保胎都有可能会发生脑瘫;

2、分娩时因素:孩子出生时产程过长,或者是急产或出生时难产,剖腹产孩子出生时有严重窒息,也会导致脑瘫的发生;

3、出生后因素:如果是早产儿,或者低体重儿,或者出生之后孩子出现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脑炎、重度黄疸,或者新生儿出生之后有严重低血糖,没有及早发现造成脑损伤,这样的孩子都有可能留下后遗症,严重会形成脑瘫;

4、父母因素:父母有一些不良的嗜好,比如母亲孕期,酗酒、吸烟或者接触一些有害物质或者接受X线的辐射,都有可能会造成脑瘫的发生;如果父亲高龄或者长期吸烟、酗酒也会影响精子质量,影响胚胎发育,也有可能会造成脑瘫。

4治疗方法

小儿脑瘫的治疗,关键在于“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药物疗法:

主要应用一些营养神经、保护大脑神经细胞的药物,神经节苷脂、鼠神经生长因子以及脑活素;肉毒素的注射,针对痉挛型需要反复地注射,维持时间不长。

2、中医疗法:包括针刺疗法(肌张力高的脑瘫慎用)、按摩疗法、牵引疗法、中药疗法。

3、运动疗法:通过增加关节活动度,调整肌张力,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力量和耐力等来改善运动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4、手术治疗:是重症脑瘫或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重要手段,可改变肌张力过高,从而缓解关节畸形。主要包括比如说脊髓后根选择性切断术、周围神经的缩小术、颈动脉周的交感神经网的剥脱术。

5、教育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家庭教育训练、特殊教育、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治疗、心理行为治疗等。

小儿脑瘫治疗方法有很多,通常有神经异化技术,包括BOBATH技术、PNF技术、VOJTA技术、ROOD技术等,还有传统的小儿捏脊、水疗、中药熏蒸、蜡疗,理疗类包括电子反馈、低频脉冲电、脑超这些方法。脑瘫并不是一种方法能完全解决的,需要综合康复。

5脑瘫部简介

脑瘫部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以运动障碍为主,伴随癫痫、智力、言语、行为等障碍的脑瘫学生。

本部门是按照培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切合学生的发展需要运用康教结合的理念深入到每一种特色课中。一般性课程(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信息技术、劳动技能)着重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学习,来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通过选择性课程(拉筋训练、器械训练、感统游戏、艺术休闲、园艺康复、虚拟互动)分层分段康教,针对学生实际发展智龄和障碍程度,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课程主导康复技术融入教学,教学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作业治疗、职业康复等相关专业知识,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促进学生全人发展。通过康教融合一体,挖掘学生潜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少辅助促独立,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6脑瘫部特色课程及活动展示

拉筋训练:运用引导式教育法,运动再学习法,适当使用诱发技巧和一些动作节律,让学生在课堂中从被动牵拉转为主动训练,使得学生、教师、家长三者都能轻松愉悦的参与课堂,更加有效的缓解学生因传统被动牵拉而出现的抵触感与疼痛感,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性和牵拉的有效性。

器械训练:主要以应用器械进行运动的方式对脑瘫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应用各种运动来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矫正异常运动姿势,促使学生的粗大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感统游戏:教学内容的制定以学生现有能力为基础,通过各种游戏对脑瘫学生的感知觉、运动觉、平衡觉、本体觉等方面进行强化改善。在培养学生协调性运动的同时,也通过集体教学活动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协作性运动。

园艺康复:注重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操作中学习植物的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

信息技术:教导学生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增强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获取信息和与人交流并进行实际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技能。

绘画与手工:通过绘画和手工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培养和发展脑瘫学生的视觉、观察、绘画、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

日常康复训练课:根据一日流程中进行各项小活动进行针对训练。

(站立)(步行)

社会实践: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带领学生体验并尝试不同职业和各种社会活动,让其体验正常真实的活动,为融入社区、社会奠定基础。

(社会实践之——体验制作汉堡)

(社会实践之——品尝莞式下午茶)

(社会实践之——参观徐福记工厂)

(社会实践之——参观消防分队)

校园特色活动:让学生感受校园里欢快的氛围,参与体验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团结、热爱校园。

(家长“义教课”)

(“迎中秋庆国庆”绘画制作)

(“跳蚤市场”游园活动)

户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拥抱自然,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爱护自然的意识。

畅玩游乐场春游小合唱

学生风采:

部门六一节目荣获第二届校级艺术节“最佳表演奖”

部门严巧芸同学绘画作品《摘月亮》荣获东莞市第五届残疾人艺术风采大赛一等奖;绘画作品《牵手》获得第二届全国残障少儿和平海报作品活动“优秀奖”。谢昕莛、袁润东同学轻粘土作品《蜘蛛的家》,蔡佩珊、卢硕、黎宇丰轻粘土作品《梅花》荣获逐梦童星广东儿童书画大赛优秀奖,以下进行部分作品展示。

《摘月亮》《牵手》

《梅花》《蜘蛛的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gkx.com//mjccyy/10811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