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瘫痪专科治疗医院 >> 瘫痪诊断 >> 看古代中医治疗瘫痪经验总结
选穴规律
多用四肢阳经穴以治瘫。
古人认为风邪为致瘫的主要病因之一,风邪多犯阳经,阴静阳动,故治疗四肢不用多选阳经穴,调阳气以促动,活血祛瘀,行气通络,促使患肢功能恢复。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脉,“治痿独取阳明”是中医针灸乃至中药治疗瘫痪的传统主导思想,因此,古代医家治瘫多以手足阳明经为主,并合以足少阳、足太阳经。
临床常用穴根据用穴频次高低依次为曲池、肩髃穴、足三里、阳陵泉、昆仑、风市、合谷、悬钟、手三里、肩井、环跳、阳辅等穴。在四肢的选穴中多注重关节部的穴位,说明古人已认识到关节是肢体运动的枢纽,对运动障碍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选用头部穴以醒神。
瘫痪常伴有神志症状,古人认为与元神之府失用、脑窍闭塞相关,故取头部穴位开窍醒神。如《针灸资生经》提出“若灸则当先百会、囟会”来治疗本症。《太平圣惠方》亦载,灸“耳前发际”治疗“半身不遂”。头部穴位中以百会穴为多用。
选用背腹部穴以补虚。
古人还常通过灸肾俞、关元等背腹之穴,补“脐下肾间动气”以治瘫。《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治风痒不能语,手足不遂,灸法:度病者手小指内歧间至指端为度,以置脐上,直望心下,以丹注度上端毕,又作两度,续所注上,合其下,开其上,取其本度,横置其开上,令三合其状,三处同时起火,各一百壮愈。”此处三穴当在胃脘部,通过健脾补胃,资气血生化之源,以充养四肢,达到强筋健骨丰肌的目的。
刺灸特点
多用针刺,以泻为多。
如《针灸甲乙经》治疗“偏枯不能行”,宜“泻在阴跷,右少阴俞,先刺阴跷,后刺少阴”。《千金翼方》治疗本症则取肩髃,“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或“又针列缺,入三分,留三呼,泻五吸。”而《针灸大成·治症总要》认为,治疗“阴证中风、半身不遂”,则当相反,应采用先补后泻法。
重视灸法,防治瘫痪
《太平圣惠方》中介绍了灸治一七穴,即百会、耳前发际、肩井、风市、三里、绝骨、曲池,认为“右件七穴,神效极多,不能具录,依法灸之,无不获
愈。”该书中所载“灸三里穴和绝骨穴”的防瘫经验,己被历代医家所沿用。
针灸并用,相辅相成。
古代治瘫常针灸并用,相辅相成,以期取得佳效。如《千金翼方》载:“偏风半身不遂,脚重热风痛疼,不得履地,针入四分。留三呼,得气即泻,疾出针,于痕上灸之,良。”
对现代针灸临床的启示
从前人治瘫的取穴特点上分析,多根据症状选取四肢阳经穴,并注重关节处穴位的选用。因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河北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gkx.com//mjcczz/107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