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瘫痪专科治疗医院 >> 瘫痪诊断 >> 龙口新二十四孝贤,越看越感动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古有“24孝”,感天动地
今有“新24孝贤”,传承发扬
看看咱龙口“新24孝贤”
▼▼▼
窦翠花
女,年8月出生,徐福街道唐家村村民。7年前,丈夫突患脑血栓,她不畏艰难、勇挑重担,悉心照顾无劳动能力的丈夫和上学的儿子,家里、地里全靠她一人忙活。几年来,她省吃俭用,身上没有添过一件新衣,吃的也是粗茶淡饭,但她却坚持供儿子读完了大学。在她的影响下,懂事的儿子毕业参加了工作,帮妈妈一起照料父亲。
李菊红
女,年6月出生,徐福街道南王村村民。自身患糖尿病的她,照顾身患败血症的丈夫15年,独力承担全部家务劳动;精心照顾患脑血栓的婆婆和年迈的公公16年;儿子于年2月车祸重伤、颈椎受损瘫痪在床,她花费40多万元,仍不放弃治疗,还想法设法宽慰儿子,目前儿子精神状态稳定,燃起了重生的意志。
张志香
女,年1月出生,东莱街道牛据村村民。年儿子在车祸中被撞成重伤,生活不能自理,老伴突发脑溢血,孙子又患上了白血病。即使是这样的打击,即使变得一贫如洗,张志香也没有被打垮,她开垦荒地,养家糊口,从她嘴里听到的最多的是对于帮助她的好心人的感谢,一位农家妇女用爱和淳朴撑起了一个家。
孙涛
男,年3月出生,东莱街道博渠村村民。为照顾因病成为植物人的母亲,孙涛放弃了红火的生意,回家专心伺候。母亲病倒的这3年时间,他自学护理知识,日夜守在母亲的病床前,不时为母亲翻身、吸痰。家人在他的感召下,非常支持,并且能够跟他一起照顾老人。
王淑玲
女,年8月出生,东莱街道润新社区居民。年,女儿患红斑狼苍,她带着女儿四处求医,花光了积蓄,女儿病情依然越来越重;年,丈夫患肝硬化、糖尿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了王淑玲身上。王淑玲一边照顾两个病人,一边起早贪黑经营水果摊。年,王淑玲患乳腺癌,借钱手术后,不顾医嘱继续卖水果,导致右胳膊水肿,无奈之下只能放弃。虽然生活艰苦,但王淑玲并没有灰心丧气,她说,“虽然我们三个都是病号,但只要家里人都还在,这日子就能过下去。”
姜文芝
女,年9月出生,石良镇山后柳家村村民。儿子从小患上脑瘫生活不能自理,丈夫年起双目失明需要人照顾。23年来,她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她常常满脸疲惫,却从不轻易流泪,她用自己坚强、勇敢、勤劳的品格为丈夫、儿子撑起了一片天。
徐翠霞
女,年6月出生,新嘉街道圈曲村村民。42岁的大儿子30年前患先天性肌肉萎缩,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9岁的二儿子也患有同样疾病,活动能力逐年降低,近几年也不能生活自理。30多年来,她带儿子四处求医、精心照顾,同时还要打理农田补贴家用。
孙月香
女,年2月出生,新嘉街道中村村村民。6年来,精心照顾因车祸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同时还要照顾日益病重的婆婆,每天喂饭喂水、擦身按摩、端屎端尿……照顾完婆婆再去照顾丈夫,绝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两人身上。她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外出打零工挣钱,以便贴补家用为婆婆和丈夫改善生活。
李洪阳
男,年9月出生,下丁家镇大园村村民。年,父亲于患结核性脑膜炎之后瘫痪在床,他辞去金鑫公司管理层的工作专心照顾父亲。母亲患胆结石做手术切除胆囊后身体很弱,他在照顾父亲之外还要兼顾身体病弱的母亲。在他的影响下,两个女儿也格外孝顺懂事。莫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李洪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人间自有真情在”。
马丽娟
女,年11月出生,兰高镇洽泊村村民。十二年前,丈夫因意外摔伤成为植物人,她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相守相依、不离不弃,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孝贤与担当。年,她自己患肺癌做切除手术后,顾不上自己也是病人,悉心照顾病床上的丈夫和年老体弱的公公,她用大爱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
高少杰
女,年2月出生,兰高镇侧高村村民。精心照顾因脑出血而瘫痪在床的婆婆近5年,婆婆住院期间她日夜守候照顾;婆婆出院后她辞去了原有工作,回家专门照顾婆婆;她坚持每天给婆婆按摩4次,每次按摩半小时,并每间隔6小时给婆婆喂饭,及时收拾尿布。
隋媛珍
女,年7月出生,黄山馆镇三村村民。婆婆患脑血栓后,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也体谅丈夫两个姐妹的实际困难,她主动独自肩负起照顾婆婆的重担,22年如一日,尽心尽力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在她精心照顾下,92岁高龄常年卧床的婆婆仍然精神矍铄。
宋世本
男,年5月出生,诸由观镇小宋家村村民。21年前,老伴陈桂华患上脑血栓,左半身瘫痪,6年前又不慎摔断了腿,瘫痪在床。21年来,他是老伴的保姆,帮老伴穿衣服、刷牙、洗脸、喂饭。在照顾老伴的同时,他还担任村里的保洁工作,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及低保维持生活。
遇程兰
女,年3月出生,北马镇大陈家村村民。大儿子从小脑子反应迟钝,先掉进地瓜井,后又从平台上掉下来,致使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遇程兰从未放弃对儿子的治疗,即使花掉所有的积蓄也在所不惜。三十年如一日,遇程兰一边照料儿子,一边下地干农活,无怨无悔,用爱浇灌着这个四人之家。
王磊
女,年4月出生,北马镇九甲村村民。年12月,丈夫王全军脑干出血生命垂危,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并且高达23万元的治疗费,使原本的小康家庭陷入了困境。王磊没有被困难击倒,她勇敢地担负起照顾丈夫、养育女儿、挣钱养家的重担。在村委、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一家人逐渐渡过难关。现在,女儿已升入高中,丈夫的身体也有所好转,笑容慢慢回到了家人的脸上。
邹志顺
男,年3月出生,龙港街道兴隆庄村村民。妻子年因突发脑血栓卧床不起,他里里外外悉心照顾。19年来,邹志顺每天帮妻子按摩、擦洗,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坚持带着妻子到街上活动,凡是认识邹志顺的人都称赞他是百里挑一的好丈夫。面对大家的称赞,邹志顺说:“照顾生病的妻子,这是一个丈夫和一个男人该承担的责任。”
王兴存
男,年8月出生,龙港街道龙矿集团离退办主任。他将患脑血栓致行动不便的父亲和因车祸致股骨头坏死的母亲接到家中,精心照顾10多年。岳父去年9月查出患贲门癌,从手术到化疗他一直精心照料;今年岳母因血液病先后在龙口、烟台等地治疗,都是他楼上楼下的背着,大家对这个女婿赞不绝口。
陈福荣
女,年10月出生,东江街道南山精纺餐厅职工。年,陈福荣的婆婆因脑血栓失去语言表达能力,左手瘫痪。自此,陈福荣夫妇便承担起照顾婆婆的责任。为了既能让婆婆吃上可口饭菜,又不耽误工作,她10多年来,不论阴晴雨雪,每天早上4点多便起床,想方设法地给婆婆变着花样做饭食,每天上班前,都会把婆婆爱吃的水果洗好放到婆婆面前。在她的孝心感染下,陈福荣的儿子、儿媳也非常孝顺,和她一起照顾老人。
赵宪荣
女,年3月出生,高新区马胡同村村民。年,赵宪荣的婆婆腰上起了很多脓疮,疼得不能下炕,赵宪荣赶紧为婆婆医治。此后,婆婆的身体每况愈下,糖尿病、老年痴呆多种疾病缠身。年秋,公公又突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她主动承担起照顾公婆的重担。过度劳累让她患上了支气管扩张病,不能干重活,但她从来没有松懈。年,婆婆在她的照顾下安然去世。目前,在她和丈夫的齐心照顾下,公公的身体已有了很大的好转。
王桂英
女,年8月出生,七甲镇后迟家村村民。照顾患有严重风湿病、常年卧床不能自理的公公6年,每天都要多次给公公翻身、按摩、擦洗身体,直到半年前公公安然离世。同时,精心照料患有心脏病的父亲和脑血栓母亲7年多,经常与父母聊天解闷,从细节中倾注关爱。
高冬梅
女,年6月出生,芦头镇后栾村村民。她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近10年,每天为老人翻身、合理调配饮食、擦拭身体等等,直至老人去世;公公因煤气中毒留下了严重后遗症---帕金森综合征,她和丈夫从楼房搬回农屋陪伴公公,通过改造厕所、卫生间,安装暖气空调等,让公公生活的更舒心。
栾恒业
男,年10月出生,芦头镇槐栾村村民。年,年近九旬的母亲由于小脑萎缩症生活不能自理,栾恒业毅然放弃了如日中天的事业,悉心侍奉母亲。年冬月父亲不慎摔倒,致使股骨头断裂,栾恒业又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面对他人的称赞,他却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一点事情,天经地义就得这样!
王淑春
女,年4月生,度假区大杨家村村民。年起,王淑春的老伴因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为了减少上班儿女的负担,她一人挑起重担,精心照料老伴。16年来,除了饮食起居,她每天都要为老伴按摩、擦拭身子,还要照顾7亩地的农活。在王淑春的悉心照顾下,老伴的病情慢慢好转,脸上也有了笑容。“俺俩是夫妻,同甘共苦了一辈子。如果是我生病,他也会这样照顾我的。”说起这些年的辛苦,王淑春没有一丝痛苦的神色,而是一直挂着淡淡的笑容,如三月阳光般温暖。
殷丽
女年8月出生,明德学校教师、级部主任。她是家里的顶梁柱,公公心机梗死、母亲腰椎压迫坐骨神经致使左腿知觉麻木、姐姐患乳腺癌、父亲脑出血,生活一次次给她残酷的磨难,她都勇敢面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她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在公公和父母的病床前悉心伺候,利用假期陪姐姐赴北京治疗,虽然生活的重担使她全没了自己的时间,却从没耽误本职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重庆白癜风白殿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