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痤疮 http://m.39.net/news/a_9044587.html昆明市大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昆明产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昆明日报社联合出品“就像自己走路一样,一点儿不累!”瘫痪卧床1个多月的70岁老人易云生边走边伸出大拇指夸赞这个机器人。这医院从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引进的云南省首个下肢外骨骼智能机器人。该机器人宛如一名康复科的护士,可按照医生开出的康复训练“处方”,帮助瘫痪患者行走,进行康复训练。运用人工智能定制康复方案10月28日上午10点,易云生在下肢外骨骼智能机器人的辅助下,稳稳当当地站了起来,在门诊大厅里反复行走。走了半个多小时,他连连夸赞这个机器人就像他的左手和左脚。老人在机器人帮助下行走~原来,易云生用右手拇指轻轻一点传感器按钮,通过自己的大脑向机器人传递走路的行为意识,机器人接收到指令后,便会通过人工智能化大数据运用程序模拟出步态,通过传感器实现人机交互,辅助他慢慢向前行走。更神奇的是,患者哪条神经、那块肌肉需要进行康复训练,需要训练多长时间,达到什么样的康复训练效果,这个机器人都能根据康复医学科医生开出的康复训练“处方”,对患者数据进行科学分析,量身定制出一套辅助康复训练方案,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省三院和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合作~易云生年9月21日被确诊为急性脑梗塞,左手、左下肢失去知觉、不能运动,半身瘫痪,省三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施红伶为他开出了一张康复训练“处方”:每天至少行走半小时,训练左手、左下肢感知和自主活动能力。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化大数据系统技术,把康复训练“处方”传递给机器人,为易云生定制出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案,辅助他慢步行走了30分钟。在云南打造智能康复研究中心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洪介绍说,这是一台自主研发的国产机器人,有效缩短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周期,医院投放了几十台,还有专门为儿童设计的机器人。双方合作,让更多患者受益~今后,双方将发挥机器人的临床运用优势,在截瘫、偏瘫分级诊疗和外骨骼的临床应用、吞咽和言语认知功能障碍智能康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双方合作,将在云南打造一个智能康复研究中心,建立医用外骨骼机器人的科研合作、临床培训、应用推广基地,建立科研项目和继教项目的深度合作机制,实现科研项目和成果的共享。在云南打造一个智能康复研究中心~省三院院长侯建红表示,医院将在扩充优质医疗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完善医疗服务条件、提升人民群众就医幸福感等方面持续发力,共同推动全省康复医学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延伸阅医院康复医学科创建于年,是省内规模较大、康复亚专业建设齐全的现代康复医学专科。目前,康复医学科运用先进的康复医疗技术、采用无创性治疗手段,通过下肢外骨骼智能机器人训练系统等先进的康复功能评定与治疗设备,开展了神经疾病康复、骨关节疾病康复等多项新技术,最大限度促进了患者康复。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年7月成立的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是电子科技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平台,于年10月由教育部批复成立。该中心主要围绕人机智能技术在康复医学、智能汽车、国防军事、管理决策等方面的运用及发展,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建立跨学科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特色研究共享平台。点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ogkx.com//mjcczz/108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