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结果出来,医院的医生也吓了一跳。他们也没碰到过这个情况。”年,家住浙江义乌的南华24岁,刚刚结完婚生完孩子,正是开启人生新阶段,打算为自己的小家全力“奔跑”的时候,不料生活突然来了个“急刹车”。

南华最初是在上班时感到乏力,脸色苍白,出现了发烧、咳嗽,本以为是感冒,“挂个水就没事了”,但抽血结果显示他血常规等各个指标都不正常。医院、省医院,来回了半个多月,终于找到了病因。也是在那时候,他第一次知道了这个读上去有点拗口的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也被称为“超级罕见病”。

按照《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给出的中国罕见病最新定义,“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万、患病率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被列为罕见病。PNH的发病率则更低。“PNH全球患病率约为16-20/万,目前推测中国的发病率在1/10万左右。”浙江大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佟红艳教授说道。

虽然PNH属于罕见病中的“罕见”,且作为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不具备遗传性,可一旦发病,它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的压力不容小觑。

相比身体上的“无力”,经济负担同样难以承受

南华确诊的经历并非个例,这一点佟红艳教授也予以了佐证,“有调查研究显示,有40%PNH患者诊断会有延迟,有相当多患者需要更长时间超过一年才能够被确诊。他们当中至少有80%以上的患者看过至少一个医生,还有30%到40%是看过五个医生以上。”

生病之前,南华是个很阳光的人。但PNH的出现,让他开始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个医院,基本上每天都在溶血。只要一干活就会背酸、腰痛、乏力,第二天早上起来就会有血尿,很吓人。”南华说道。

相比于身体上的“无力”,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同样让他难以承受。南华是家中独子,患上PNH后,医院,不仅没有办法正常工作,每个月在治疗方面还要有四五千块钱的费用。妻子要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孩子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父亲瘫痪,母亲也年纪大了,只能在工厂里面做做手工。这一家人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PNH患者中很多是年轻人,他们希望成为家庭的主劳力,为家庭做贡献,所以希望被治疗的愿望非常强烈。”据佟红艳教授介绍,PNH的发病人群多集中在20岁到40岁的青壮年时期,男性发病比女性要高两到三倍左右。这也意味着,一旦发病,对个人、对家庭都是不小的考验。

“幸运的是,我找到了‘组织’。”南华在网上搜索PNH的资料时,看到了PNH病友之家。看他们在病友群里交流,分享各自的经历,他开始慢慢接受“生病”这件事。

“我们希望被社会看见”

PNH病友之家的发起人佳佳也是一名PNH患者,她已经用了17年时间和PNH疾病较量。“年确诊为PNH时,我在读高三,那时候网上能获得的PNH疾病咨询的渠道非常少,建立PNH病友之家的初心是想把我接受治疗的经历和心得分享给大家。”佳佳说道。

佳佳的PNH症状比较典型,主要以血红蛋白尿为主,经常会感到头晕、气短、乏力,对她来说上二楼就已经很累。而在患病和治疗过程中,伴随而来的胆结石、骨质疏松、肾损伤等,也给她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她已经做了保胆取石和切胆两次手术,仅过去一年就因骨质疏松,骨折过三次,甚至“拧瓶盖”这样一个小动作都做不到。

这些年来,只要是能找到的方法,佳佳都试了,但效果并不好,目前主要依靠输血治疗,平均每21天要输血一次。

“我们经常讲PNH是隐性残障,疲倦、劳累、走两步就喘这些非特异性症状,如果我们不说,大家不会知道是PNH,也不会去看我们小便是什么颜色。坐公交车很累的时候,也不好意思坐老弱病残孕专座。”佳佳所在的PNH病友之家,很多病友如是说。

佳佳从年开始便萌生了要为PNH患者搭建一个交流平台的想法。年,PNH病友之家成立,目前已能够联系到国内病友人左右。佳佳表示,一路走来,有无力,也有欣慰。她曾经经历过有病友因病情突然发作,进了ICU,却无奈没有合适的药物,也看到了和PNH有关的知识、信息通过病友之家平台传递出去,让PNH患者少走了很多弯路。

如今,PNH病友之家会定期组织活动,开展PNH疾病宣教,也会邀请心理专家,帮助PNH患者缓解心理上的压力,但从更广泛的层面推动规范治疗、用药,提升对PNH疾病认知,还需要社会各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gkx.com//mjcczz/10835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