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瘫痪专科治疗医院 >> 瘫痪诊断 >> 新中国让防城港市最长寿夫妇加起来活了2
已是多岁的陈元昌老人,精神仍然很好。广西新闻网通讯员李映武摄
陈元昌老人被当地评为“最长寿男寿星”。广西新闻网通讯员李映武摄
陈元昌、刘凤彩两位老人被评为“最长寿夫妻”。广西新闻网通讯员李映武摄
广西新闻网防城港5月8日讯(通讯员李映武)陈元昌、刘凤彩夫妻是年度防城港市最长寿夫妻。随着刘老的离世,他俩“执手偕老”的爱情盟约就此画上了句号。
两位老人是防城港市防城区滩营乡平旺街人。陈老年11月出生,是年度防城港市最长寿男寿星。他的老伴年9月出生,今年1月底去世。若按当地习惯,以虚岁算,二老年岁加起来已过岁。
日前,暖风轻拂,刚从丧偶悲痛中走出来的陈老,见笔者来访,心情似乎好了许多。他倚门而坐,轻捋白须,讲述他眼中新旧社会农村医疗卫生的大不同。
“以前病了自己给自己治病,用的都是土方子,治不好,就死路一条!”在旧社会煎熬了30多年的陈老感慨,“现在发展快,日子好了,命才长呀!是新中国让我夫妻俩活上了岁!”
新中国成立前,原防城医院,乡村更是一医难求。村民生病,就到山上扯点草药,煮点水喝。要是外伤,同样找点草药,捣碎后敷在伤口上。如土方子无效,就只能硬扛,病多久,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多久。陈老腰痛、脚痛的病根就是在旧社会“扛”出来的。
小病扛,大病等着见阎王。当年,陈老大儿子陈其福的一个同学的父亲,突发疾病,用尽了土方子,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剧。村民急了,扎了个简易担架,急速将医院,还未走到半路,病人就断了气。
陈老说:“旧社会村民生病很少往县城送,因为平旺到县城都是山路,又弯又窄。如果是抬着担架送病人,就算走得快,5个小时都不一定送得到。”
新中国成立后,财政大量投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逐步建立起来,大批优秀医护人员充实到乡村基层,农村医疗条件日新月异,农村群众小病不出村的梦想已现实。
8年,刘老不慎摔了一跤,后一直卧床治疗。滩营乡卫生院平旺分院离老人住处不到百米,有时家人把老人送到分院治疗,有时分院的医生或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十分方便。医院,开车也就半小时的路程。
一位耄耋老人摔成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还能活10多年,可谓是一个生命奇迹。孝顺的陈其福直言:“如果是旧社会,老人说不定早就……两位老人能长寿,全靠国家经济好,医保政策好,医疗条件好,医生技术好!”
以前是西方富人才能享受的家庭医生服务,在旧社会,穷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如今,普通的中国农民都有了自己的签约家庭医生。陈老的签约家庭医生陈春瑛经常上门帮他量血压、体检,治疗他的腰伤和脚伤,工作甚是周到细致。
“4月底,我给陈老量了一下血压,多岁的老人,高压,状况还不错。”陈春瑛坦言,百岁老人血压高,如头晕头痛,不及时治疗吃药,很危险。
“身子一不舒服,打个电话,陈医生很快就能赶来看病,放心。大家都有医保,经常治疗,控制血压,还能自理,不错了。”陈老笑呵呵地说。
陈老是央视的忠实“粉丝”。尽管听力和视力都大不如前,但他还是经常在儿孙的帮助下,看看《新闻联播》,了解天下大事。
由于受丧偶和身体状况的影响,老人收看电视次数明显减少,但他对新冠肺炎疫情仍比较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gkx.com//mjcczz/108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