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农村百事通”可以订阅哦!在一些肉鸭养殖场中,容易出现大面积以瘫痪为主要症状的流行性疾病,养殖户称之为鸭瘫,该病常常给肉鸭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一、临床症状鸭瘫发病率比较高,从10日龄左右直至出栏都可发病,每天发病率可达2.5%甚至更高。发病期采食量下降10%~15%,病鸭常出现蹦跳、翻个,鸭喙变白、变软导致采食困难,后期病鸭仰后不起,两爪呈现游泳状,不能自主翻滚扶正,丧失自由采食能力,最后因饥饿、脱水致死。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死亡会持续5~10天,大群拉稀严重,浆膜炎等继发病增多。临床使用磺胺类药、抗病毒药及抗生素药对症治疗,但是疗效不佳。二、剖检变化有相当多的病鸭无明显的病理变化。有的病鸭在发病早期心脏内膜、外膜有出血点,肝脏、脾脏、肾脏、肺脏基本正常。发病后期尤其是在拉稀严重的鸭群中,腹部气囊膜有黄色的结节,脑膜充血,有点状出血;肝脏肿大,覆盖有灰色纤维素膜,个别有心包积液现象。三、病因分析目前,肉鸭养殖基本上都是地面放养,以谷壳、花生壳等作为垫料,养殖密度大,潮湿、封闭的空间造成肉鸭生长环境恶劣,再加上生长速度过快等,使肉鸭本身抵抗力下降,极易造成细菌感染。该病主要是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瘫痪”,是因在鸭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透过血脑屏障引起的。但是鉴于有相当多病鸭无病理剖检变化、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效果不佳等,无法确定肉鸭瘫痪的具体病因。本文来自农村百事通年10期刊41页养殖天地栏目。——未经本刊允许请勿转载!每天定时更新最新资讯,喜欢就点击下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最好白癜风怎么治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ogkx.com//mjccjc/1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