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定义:脑性瘫痪是一组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发育持续性障碍综合征,它导致活动受限。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及行为障碍,伴有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小儿脑瘫的诊断:
诊断脑瘫的必备条件是:(1)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障碍;(2)运动及姿势发育异常;(3)反射发育异常;(4)肌张力及肌力异常。
必备条件与近10余年来,国内外多数学者强调的运动、姿势、反射、肌张力四个方面异常基本一致。请注意运动是异常,不是发育落后,过去曾有学者把脑瘫时的运动定义为发育落后,临床有些幼婴脑瘫因为运动发育不落后,而未能早期诊断。
此次提出肌力异常,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教训,我体会也是非常必要的,临床见到许多脑瘫的姿势、运动异常主要原因是某组肌力不足。年美国学者对97例9±4岁大运动及姿势异常的痉挛型双瘫研究。结果是,髋外展肌、踝跖屈肌和膝屈肌肌力影响了粗大运动功能表中的68%和粗大运动功能中行走、跑步和跳动变量中的64%,而肌肉痉挛只影响8%的行走、跑步和跳动变量差异;髋外展肌、踝背屈肌力影响了步速中的36%。踝背屈肌、膝伸肌和髋外展肌力影响了步长的47%。踝跖屈肌肌力影响了步调中的32%。即肌力与粗大运动功能高度相关,与步态中度相关;影响粗大运动功能和步态最大的是髋外展肌力,其次是踝跖屈肌和踝背屈肌。提示增强痉挛型双瘫患者髋外展肌、踝跖屈肌和背屈肌肌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既往常常将肌肉痉挛认为是痉挛型脑瘫的主要异常,认为如果减轻肌肉痉挛,可能会自动改善功能;肌力,尤其是痉挛肌群的肌力,并非是脑瘫患者的治疗重点,因为痉挛肌肉已经活动过度,如果再增强肌力,可能会加重痉挛或异常运动模式。近年实践证明矫正在正确姿势下的立位训练,不仅可增加肌力,也可减轻痉挛、防止挛缩。因此为让脑瘫孩子正确地走起来,必须重视肌力训练。
诊断脑瘫的参考条件(非必备)是:(1)引起脑瘫的病因学依据;(2)头颅影像学佐证(MRI、CT、B超)等。
鉴别诊断要注意(1)运动发育落后/障碍性疾病;(2)骨骼肌肉疾病;(3)常见的遗传性疾病;(4)脊髓疾病;(5)周围神经病变等。
北京那家白癜风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