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政绩观不废地方债务风险难除

4月19日,北方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刘惠文在家中身故,由于其生前职业背景很是敏感,他的死亡自然就引发各方的诸多料想,天津债务风险乃至全国其他地方的债务风险问题,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料想的一个焦点。10多年来,地方债务风险一直是个让人提心吊胆的问题。早在本世纪初,地方债务风险就已是各种版本风险清单上的常客了。在2004年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地方债务被描述为威胁中国经济和社会安全的“头号杀手”。不过,这些年来,这个“头号杀手”恍如一直在打瞌睡,但“他”越是不发作,恍如就越可怕,进而引发人们更深的耽忧。人们担心地方债务风险,大约主要源于两个缘由:人们担心地方债务风险,大约主要源于两个缘由:其一,现有地方债务范围过于庞大白癜风缘由。虽然历年来不同部门统计的地方债务范围有多种说法,但综合去年审计署及社科院的测算,到2012年底,地方债务范围最少已到达20万亿左右。如果再考虑到统计进程中可能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20万亿范围是否是足够准确仍很难让人完全放心。其二,地方债务范围是否是已能够有效管控仍不清楚。虽然20万亿的范围与国内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数字相较,恍如还不用担心全面风险,但地方债务现有范围的发展前景仍难以使人放心,由于地方债务延续不可控增长的构成机制,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恍如还难以有本质上的改观。地方政府畸形的政绩观是该构成机制的内核。不拔除这个内核,地方债务风险既难于清算,更难于根除。在现有提拔体制下,地方官要在有限的任期内做出“政绩”,以资拔擢,借钱弄建设是一条不二捷径;在发展经济、改进民生、促进社会进步的大旗遮蔽下,一些杞人忧天似的说三道四,在地方上就很讨人厌,根本进不到决策者的耳朵里。因此,在追责机制缺失、中央政府几近无条件为地方政府担保背书的情况下,控制地方官主导下的借钱范围,从根本上防范债务风险,几近就是一个没法完成的任务。要完全改变这个局面,除在引入地方债务范围管理等层面下功夫外,明显还需要着力再脸上长白癜风造一个新的政绩观、新的拔擢机制。在这个新体系里,除要全面考量地方官员的综合政绩,以完全打破过去那种谁胆子大、谁借钱多谁就升官快的模式,还有必要建立追责机制,那些不顾地方承受能力乱发债并埋下风险隐患乃至引爆风险点的主导者们,无论如何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这个问题不解决,地方债务风险就会像幽灵一样,一直困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gkx.com//mjccjc/8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