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简介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767002676065662&wfr=spider&for=pc

三年前,92岁的外婆去世,结束了她被老天一次又一次的残忍伤害。

外婆年轻时应该是幸福的,她是当时那个年代少有的没被裹足的女人,而且听说是带着丰厚的嫁妆,嫁给我的亲外公,以至于外公能够有足够的资费完成学业。

我小时候听外婆讲的最多的就是,解放初期大学毕业的外公多有本事,几个人住在江边搭的棚子里,对着一大堆的图纸,天天挨饿受冻的却规划着要在这块空地上建多大的工厂。农闲时她公公挑着担子送她去探亲,担子一边放着孩子,一边放着路上吃的用的,坐船、走路、再坐船、再走路,几经辗转从老家去武汉。那是外婆一生中最光鲜的几年,断断续续见识过那个最大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令人惊叹的建设过程,还有幸跟着外公一起从上面走过。做为那个年代的农村妇女,大多目不识丁、足不出户,而外婆虽然目不误丁,但也算见过大世面了,加上公婆的厚待,招来两个嫂子的嫉妒,在外公生病去世后借口烧掉了外公所有的证件,以致于后来有zhengce落实时没有任何证据。

在三姨出生没多久,外公因病去世,去世前嘱托他用工资供其读完师范的四弟,一定要供他的孩子们读书(但四外公满腹才华却老实木讷又生不逢时,一直在偏远的农村教书,也只带了大姨一个去读书)。外婆的幸福日子也算过到头了,一个农村妇女拖着7岁、3岁、半岁的三个女儿,还要赡养瘫痪在床的婆婆,再赶上当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生活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

应该是被生存所逼,几年后坐堂招夫,招了个河南流落到此的我的后外公,又陆续生了我大舅、二舅、小舅、小姨。七十年代又遇上大遣返,河南的外公带了二舅回老家了,从此再无消息。于是又剩下外婆一个拖着六个孩子艰难度日。所幸那时大姨高中毕业能挣钱补贴家里了,我妈从小没上过学,小时候在家做家务带弟妹,十几岁就跟着堂姐们一起去出工修坝,挣劳动力的工分了。三姨读了几年小学后开始在家接班带弟弟妹妹。外婆凭着一双大脚,农忙时挣工分,有空就做点那时叫投机倒把的小买卖,挑担子到十几里外的农村挨家挨户收农户鸡蛋,隔天再挑到四十里外的城里出售,赚取一分半分的差价,补贴一家老小的生计。终于也养大了六个儿女,并且也完成了儿女的婚嫁。

六七十岁的外婆也是幸福的,儿女都成家了,没有大富大贵但也都是那个年代的农村家族的中等水平,都老老少少一大家人,都能吃饱穿暖,还有一个在镇上管计划生育的且热心的大女儿。逢年过节或家中过事儿时,一到一大院子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大大小小的孙子、外孙们,到外婆都是笑眯眯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看这日子过得多好”。凭借一个女人吃若耐劳带大六个儿女的毅力和大姨明里暗里帮着乡亲们解决计生难题的人情,外婆种田、带孙子、孙女,虽然也有时婆媳矛盾和小病小灾的,但她累并快乐着。

人生祸福相依,笑泪交织,随着06年大女儿因乳腺癌去世,年近80的外婆失去了最贴心的女儿,一下子老了很多,田是不能种了,好歹生活能自理。小舅那几年做了包工头,带着村里的劳动力和一些亲戚在北京建筑工地上包活,多多少少也赚了些钱,对外婆也大方孝顺,但每年也就过年前后在家。她就一个住在小舅建的小楼里,平时经常有好心的的邻居顺带点自己种的菜给她,加上女儿们隔三岔五的去看看,送点吃的穿的,在镇上、城里上学的孙子们放假回来呆几天,生活还在继续。

更大的打击来了,13年小舅又因癌去世,老人家的靠山又倒了,所有人都觉得外婆估计也活不下去了,但外婆挺了过来。83岁高龄的她只能搬去大舅家,跟他们一起生活,农忙时还能帮他们做做小活。大舅和大舅妈脾气都不好,俩人三天两头吵架,再加上他家儿子和儿媳时不时的也吵架打架,还有大舅父子间的吵吵闹闹,外婆在这人间烟火气中倒也生活如常,饭好了就吃,天黑了就睡,衣服被子女儿们时不时过去洗洗换换。

生活总是波澜起伏,19年春末夏初,89岁的外婆中风半身不遂了,右半边身体不能动,医院治疗一周后也没啥起色,只好接回大舅家,可是生活不能自理了,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顾了。儿子媳妇指望不上,我妈在几十里外的城里照顾孙子,只有周末能送点吃的用的去看看;三姨刚添了一对双胞胎孙子走不开,只有小姨没什么负担,天天上午骑电动车跑十几里路来给她换洗,下午再十几里路回家,十天半个月的也受不了了。于是几个孩子商量,每个月各家平摊点钱送养老院。

刚送去几个孩子都心疼得不得了,我妈每周回去都去看看,三姨时不时抽点空在家做点吃的送去,小姨开始一周每天上午都去,后面也是三天两天去看看,孙子辈们也时不时有空去看看,外婆恢复到能扶着坐起来,自己吃饭,而且头脑清醒,每每去看她嘴上一个劲嗺着你快走,眼睛却盯着你看个不够。

时间久了,再加上20年疫情影响有半年时间养老院不让家属进去,再去看她已经有点糊涂了,身体还好,吃的下睡得着,这样的她反而让孩子们不再揪心了。也许对苦难的感受和记忆已经不再强烈,才能让她平静地活着;也许是经历完生活的沧桑和若难后,她终于回归了恬然宁静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gkx.com//mjccyy/10838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