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张掖市首批“传播家风好故事弘扬社会正能量”宣讲团成员。她们中有悉心培育孩子成长的好父母,有灾难面前甘于吃苦撑起整个家庭的好妻子、好媳妇,有从抚育子女、照顾至亲的平凡“小爱”到关爱弱势、服务社会成就“大爱”的好母亲,我们将陆续刊登她们的故事,让她们的好故事好家风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弘扬传承。

她是山丹县东乐镇山羊堡村村民。年她被评为全市“最美媳妇”,山丹县第三届道德模范。

一起来倾听她的故事

我叫曹素萍,是来自山丹县山羊堡村二社的农民,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名普通农村妇女朴素的家风故事。

年,我出生在山丹县花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我自幼在父母亲——老实做人、勤恳做事的家风家教熏陶下,从小就养成了勤恳、善良、诚实待人的品格。

年因为生活困难,我们举家迁往山羊堡村七社落户生活,年和大我3岁的山羊堡村二社青年王志国结为夫妻,一年之后便有了我们可爱的儿子,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一家四口也是安居乐业、其乐融融。可是好景不长,平凡幸福的日子在公公的瘫痪中嘎然而止。

在我嫁入王家时,公公就已经患有腰椎结核,行动不便,依靠拐杖辅助行走。年5月,公公突然不能下床,医院诊治,被确诊为下肢瘫痪,从此只能躺在床上,生活起居都需要人来照顾。结婚前,婆婆就因心肌缺血而过早离开人世,丈夫王志国虽有2个哥哥,他们原是东乐镇五墩村的人,结婚前几年,丈夫王志国和他的父亲搬到了山羊堡村,他的大哥一家还住在五墩村,并且常年在外打工,二哥又是入赘到别村的上门女婿,不能长时间在父亲身边服侍。以往一家人和和睦睦,但如今公公随着病情的恶化,性格也变了,脾气也大了,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丈夫必须外出打工,我一个人能把瘫痪的老人侍侯好吗?能把上学的孩子照顾好吗?能把家里的30亩地操持好吗?面对这些棘手的困难和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内心很纠结,也很犹豫,我也曾抱怨过丈夫,为什么不让他哥哥去伺候公公。但事后仔细去想,丈夫的两个哥哥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真让他们来照顾公公,我又怕照顾不好公公的起居饮食,矛盾的心理和复杂的心情,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思前想后我毅然下定决心,要好好侍奉公公,让他渡过安详的晚年。可是日子琐碎无常,照顾公公四个字看似简单,做起来却是满腹的尴尬和心酸。首先我要面对帮老人解决大小便的问题,刚开始我背地里不知道流了多少泪。

怀着满腹的心酸,我回娘家把这件事说给母亲听时,母亲对我说:“孩子,你把你公公当成你的亲爹看待就不嫌别扭了。”母亲的一句话,使我心里突然豁亮了,对呀,虽然是公公,没有生我、养我,但是一家人,和亲生父亲是一样的呀。我心里的疙瘩终于解开了,自己觉得委屈也没有了,也能够更好地帮公公解决大小便了。我起早贪黑,坚持每天按时给公公吃药、按摩擦身、洗脸、洗脚、端屎端尿,为了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我还要照顾好儿子,种好30亩地,每天起五更,睡半夜。为了照顾好老人的饮食,我隔三差五还得变着花样做饭,让公公吃得高兴、吃得顺心。平时,也经常教育自己的儿子,要孝敬老人,有什么好吃的,先让给爷爷尝一尝。每次将水果端上桌时,看到儿子挑最好最大的给爷爷时,内心总有一种满足感。公公因为上了岁数,话多爱唠叨,我一个人忙里忙外,身心疲惫,但对老人的唠叨,我也从不斤斤计较。每次遇到困难、遇到难处,我总是勉励自己:多干点,把公公侍候好一点,才能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安心在外打工赚钱。

古人云:久病床前无孝子。在公公不能下床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公公的床铺总是干干净净,房内没有任何异味,身上也从来没有生过痤疮、湿疹。有些亲朋、邻居总会这样对我公公说:“王大爹,您有这样的儿媳妇,比有个好闺女、好儿子还要强,想吃啥就做啥,照顾的这么周到、细心,您多有福气呀!”我公公听了总是忍不住感激地流泪说:“儿媳妇不容易呀,因为我,她受了不少罪,确实比亲闺女还要亲。”

听了公公的这番话,我很惭愧,也很自责,因为家里农活繁重,尤其是农忙时节,顾不过来时就疏忽了对公公的照顾。记得去年春耕的时候,有一天早晨,因为农活多我们两口子忙不过来,就雇了几个人,一大早丈夫王志国就开着拖拉机去地里了,我也着急要出门。这时公公说“你来先帮我上个厕所了再走。”想着门口雇的几个人还在等着,而且丈夫王志国已经走了好一阵了,心里很着急也很不耐烦。就对公公说“那你就快一点。”因为公公身子重,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从炕上挪到轮椅上,推到厕所后,又费了很大的劲,才又从轮椅上挪到坐便器上。等公公上完厕所后,因为心急如焚,所以在他还没有坐好的情况下推动轮椅,使整个人都滑了下去。听到公公的抱怨声,我突然感觉很心酸、也很委屈,生气地说:“我不管你了,你嫌我推不好,你咋不让你的大儿子、大媳妇推呢!”后来,到地上干活时,我一边干,一边想,今天是不是太过分了,伤了公公的心。以后,要冷静,多体谅体谅他的不容易,遇事要多换位思考。

日头仍旧从东方升起,日复一日,我每天还是那么忙碌。今年我将30亩地种上了玉米和板蓝根等经济作物,还养了十几只羊,如今山羊堡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我也不甘落后,想着法儿增加收入,努力让自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我对老人的孝敬,对孩子的培养,赢得了乡里乡亲、亲戚朋友的广泛赞誉。面对大家的称赞,我认为:我只是做了每个儿女都应该做的事,没有什么好夸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的儿子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我常常对儿子说:“你爷爷养大你爸爸不容易,现在你爷爷病了、瘫了,我和你爸爸作为儿子、儿媳妇就不能不管。你爷爷老了,每天也不是盼的吃多好,穿多好,就盼着我们的日月能过好,能真心对他好,让他顺心,也就满足了。”在我们的影响下,儿子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平时他每周周末回来,一进门先要到爷爷的屋里去,看看爷爷,跟爷爷说说话。对他来说,爷爷是最要紧的,因为爷爷是病人,对公公来说,他也是最要紧的,因为他是公公的知心人,平时有什么心里话,公公可能不会告诉我们,但是他会絮絮叨叨的跟儿子说好几个小时。去年冬天,公公患重感冒、非常难受,私下偷偷地将儿子叫到身边,把身上仅有的多元钱悄悄地给了儿子,老泪纵横地对儿子说:爷爷可能不行了,如果爷爷走了,这些钱拿去买点学习用具,要好好读书。年,公公不能下地,瘫在炕上的时候,他还不到10岁。7年来,他对爷爷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端屎端尿,穿衣穿鞋,递茶送水,扶爷爷下炕,推爷爷晒太阳,陪爷爷聊天,帮爷爷领取养老金……总之,只要儿子在家,我就轻松一大截,就能安心上地干活。看到儿子这么懂事,小小年纪就能主动分担家务,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但同时也感到对儿子有太多的亏欠。人家的孩子,这个年纪,爷爷还带着到处玩,享受着快乐的童年,但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们家,因为公公的病,孩子从童年开始就被迫早早的学会了怎么照顾老人,怎么帮助家人干活。但是我更欣慰的是,我用自己并不伟大的举动,让孩子和周边的人明白,勤恳做事、勤劳做人、孝敬长辈才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作为一个儿媳妇、母亲该做的事。在我们家,幸福的意义就是照顾好小的,孝顺好老的,老实本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也是县妇联在我们家寻找到的最美家风。

宣讲现场剪影

小编推荐: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却用她从父母那里秉承来的朴素家风,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头挑着瘫痪在床的公公,一头挑着30亩田地和家人的生活。面对瘫痪在床的公公,视为自己的父亲,在琐碎的日子中,用自己的挚爱之心,照顾好小的,孝顺好老的,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位亲人。宣讲现场,她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自己亲历亲为的故事,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来源:山丹巾帼

本期编辑:刘希文

审核:马应举

广告合作:

↓点击阅读原文,自主发布同城信息

赞赏

长按







































鐧界櫆椋庡灏戦挶鑳芥不濂?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庝竴鑸渶澶氬皯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gkx.com//mjcczz/1077760.html

------分隔线----------------------------